開門的是個少年,他在明月進門后偷偷的打量著明月,在明月與他對視后,他才把目光收回,把臉別了過去。
明月余光瞧見他耳后微紅。
少年領著明月等人去了花廳,紅袍人就在花廳處。
李瑾瑜帶著明月客氣的行了個禮,揮了揮手,讓身后抬束脩的下人將束脩獻上。
那紅袍人未看束脩,只是吩咐那少年道:“莫嵐,將東西抬到庫房。”
那叫莫嵐的少年恭敬應下,帶著王府的下人離開了,離開之前還不忘偷偷看一眼明月。
這種小心翼翼的偷看與小王爺那種炙熱直白的目光不同,明月說不上哪里不同,反正她并不反感莫嵐的目光就是了。
讓人把束脩抬下去,就說明這個紅袍人已經算是收了明月這個徒弟了。
李瑾瑜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開口道:“國師大人,我有一個請求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
“我朝歷代重禮數,師徒若父子,不知月兒拜師一事,需不需要再有些儀式,或者昭告一下。”
“不必如此。”
李瑾瑜被這紅袍人這干脆的回復弄得沉默了幾息,最后她還是爭取道:“若國師嫌麻煩,我永泰王府可以包辦此事,到時國師大人只許出面喝杯茶就好。”
李瑾瑜都說到了這個份上,那紅袍人也不好再拒絕。
他面無表情的點點頭:“雖王妃安排就是。”
聽到他這么說,李瑾瑜松了口氣。
明月不明白她的用意,卻也沒有反對的資格。
回到王府后李瑾瑜就開始準備,看起來更忙了。
她約了紅袍人明日辰時來王府,今日便要下帖子邀請觀禮的。
其實一個拜師禮不用如此繁瑣,但李瑾瑜卻想著能將拜師禮弄得越是人盡皆知越好。
第二天一早,明月驚喜的發現李瑾瑜將徐娘子接了過來。
因為王府人多眼雜的,明月也沒敢太過親近,但看到徐娘子后,她就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一樣。
徐娘子給明月梳著頭,笑著道:“由國師大人收徒,小姐以后便不用愁了。”
明月輕輕地點了點頭,也笑了。
她并不是因為拜國師為師高興,而是覺得見到徐娘子讓她更為高興。
與中秋詩會在晚上舉辦不同,這拜師禮在白天,看的更清楚一些。
這回請的清一色全是各家夫人小姐,倒也省去了屏風的麻煩。
說是她的拜師宴,明月要做的卻是最簡單的。
原本的拜師宴應該去拜祖師爺,在請示過國師的意見后,這條便被省略了過去。
明月只要跪地磕頭敬茶聽訓就行了。
這流程也簡單,明月按照規矩跪地,給坐在主位的紅袍人磕了三個頭,然后有下人端上茶,她接過遞上去,紅袍人象征性的喝一口,這禮也就差不多了。
前面都很順利,明月在各家夫人小姐的注視下完成了流程,紅袍人也喝了一口。
到作為師父的紅袍人訓話時,卻氣氛有些尷尬。
明月謙卑的低著頭,沒看到紅袍人在說什么,卻感覺到周圍的氣氛有些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