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過都是在拉近關系。
這事看似好像跟提前排練過一樣,其實現實中這種情況隨時可見。
小說中的故事是有邏輯安排的,但現實中的很多事的發生都是偶然性,不是必然。
當一個事件出現了多處巧合,那絕對是陰謀。
“這個好,如此天氣,正適合吃瓜。”駱濤沒等孫書記接話,他作為這里真正的地主便開口附和。
這三位表演藝術家表演完,就該一級演員上場了。
溪翁鎮西昌菜籃子的經理萬和,立馬帶著人去大棚里撿西瓜。
動作非常麻利,沒一會兒幾個人就抱這七八個西瓜而來。
有人也早就已經準備好了清水和小桌子,與切瓜利器。
這些都不需要駱濤說他們就妥妥地辦好了。
幾分鐘大家都圍坐在西瓜涼棚下吃瓜。
就在大家陷入享受美食的時候,張東風忽然來了一句,“清敵炎威退,涼生酒量寬。”
大家一愣,不是說好了大家都專心做個吃瓜群眾,你怎么當起了文化人。
這個口子被張東風這么一開,就連出身軍旅的孫書記也忍不住迎合了他幾句古代關于西瓜的詩詞。
“這西瓜是什么品種,怎么這么甜,皮還薄?”
面對孫書記的提問,萬和充當講解員,解釋道:“孫書記,這是遠疆育種專家吳明珠研究員研發出的8424甜瓜品種。……………”
吳明珠先生是我國甜瓜界的大神,絕對是“甜瓜女王”,維吾爾族的人們親切地稱她為“戈壁灘上的明珠”。
她還是袁神的同學。
8424這組數字就是這個品種的西瓜代號,是吳明珠先生于1984年研究出來,24這個數字有人說是時間,也有人說是當時使用了許多實驗配比方案,最終在第24組找到了良種。
8424這個品種的瓜,果皮較薄,果肉粉紅色,質地細松脆,品質極佳。
在市場上非常受大家的喜愛,由于研發時間過短,現在傳播力度還不是很廣。
西昌能到這么好的甜瓜品種,還多愧了農科院在背后背書,有了他們給做后盾,西昌現在每一年種植的蔬菜基本上有一批新研發出來的新品種。
這便是背靠大樹好剩涼的最好的實例。
不過,這風騷的事,大家都是適可而止,畢竟,除了駱濤之外,其他人的傳統文化底子都很薄弱。
話題漸漸偏離,于是大家一邊吃著西瓜,一邊聊著發展的事。
大家群策群力提了不少意見,這讓負責的菜籃子基地事務的田浩和萬和倍感壓力。
當然了體制內的幾位不會干涉他們平時正常的工作,他們只關心未來西昌菜籃子向外發展的事。
關于西昌在懷縣建造的農業研究所,也都已經不是什么秘密的事。
他們有點擔心密云失去以往做為西昌菜籃子工程主力軍的地位。
駱濤在這個問題也不跟他們打哈哈,當著鄉親們的面做了保證,西昌會一直在密云,……
也清晰的向他們說出,未來的西昌是要把密云打造一個全國乃至世界菜籃子行業的標桿。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