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一對“葡萄兄弟”
這對“葡萄兄弟”是祖父駱敬于一九三零年購買這所宅子時所植,本是一株奈何從根部就開始延生出了分枝。
柴刀給它們分了開來,又分別植在東廂房左側,跟西廂房右側,后用條石長木搭了一個藤架。
這葡萄啊,從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傳入我國。
葡萄,在我國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姚”,“葡桃”等等好聽的名字。
關于葡萄兩個字的來歷,李時珍曾在其所著的《本草綱目》一書中記載過:葡萄,《漢書》作蒲桃,可造酒,人飲之,則然而醉,故有是名。
“葡”是聚飲的意思,“萄”是大醉的樣子。故此稱為葡萄。
花期和成熟期跟海棠一樣,海棠果做蜜餞,葡萄可以釀成美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多么美好的詩句,但在那個時期,葡萄酒也只能是權貴們才能飲用。
平民百姓不說見過了,就是聽說也沒有多少人知道。
藤架下面一個十字形的條石甬道,分別連著正房和東西廂房和出去的路。
西廂房跟倒座房中間的空地,還有一顆駱濤親手植得酸棗樹。
栽在這也有七八個年頭了,有一個拳頭那么粗,樹高有四米不到五米。
聽父母說從去年起就開始開花結果,不過結果卻不多。
想想今年應該不會太少,看這棗樹葉多枝繁,那開的花也比去年要多的多,就是花也比去年開的更美。
除了這幾株高樹大冠,院子里還有幾盆月季和菊花,前幾天剛剛買回來的君子蘭。
君子蘭這花好,要不了幾年這就是棵“搖錢樹”。
我和你們說,你們不要到處瞎傳。
說出去讓人笑話,傳說中的許大佬都不知道哪。
咱再說說這四合院,四面建有房屋,從四周將庭院合圍在中間,這便是廣義上的四合院了。
四合院以中軸線貫穿,北房為正房,東西兩方向的房屋為廂房,南房門向北開,所以叫作倒座房。
京城四合院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四合院。
京城四合院以中軸為對稱,大門開在正南方向的東南方向,大門不與正房相對,也就是說大門開在院之東南。
這是根據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為坎宅,如做坎宅,必須開巽門。
“巽”者是東南方向,在東南方向開門財源不竭,金錢流暢,所以要做“坎宅巽門”為好。
因此京城四合院大門開在東南方向。
這處院子就是傳統京城四合院,裝飾精致,布局講究。
進門就能先看見一塊影壁,轉身進去才能看院落內部全景。
一進院房間總數一般都是北房3正2耳5間,東、西房各3間,倒座房三間不帶大門洞共有14間。
正房是駱濤父母長輩居住的,駱濤則住在東廂房,家里人口少,西廂房以前是老舅蘇豐住(西廂房陽光足多是長子居住)。
京城XC區百花深處就是這處四合院的所在地了。
也不知道這處小院在駱濤重生后,又會發生或是改變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