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翌日。
石加莊市的上空不光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整座城市處處都彌漫著討論聲。
反對的聲音,如同烈火燃燒了整個城市,相對贊同的聲音,就如同一塊石塊被投進了大海,沒有什么回聲。
自認為是有識之士的人,他們都認為駱濤的報告是瘋言瘋語,蠱惑人心,還是什么小資。
上面的領導還特意打來電話,詢問駱濤具體情況,他們當得知事情始末之后,各個都批評駱濤魯莽,書生之見,亂發表意見。
還質問駱濤真當上面不知道廠子存在的問題嗎?
為什么知道了還不去整改,不是不想整改,而是很難。
年代限制了我們的想象,有些事不是動動嘴就行的,這里面存在外來和內在的種種問題。
要想治理好這些問題,就參考下崗。
……………
不過,駱濤也從他們哪里得到了一些其它消息,言說已經有人開始打小報告。
這些都是駱濤從來不曾考慮到的,也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幾句話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更沒有想到自己原來也有那么多的潛在敵人。
這一下子就讓初出茅廬的駱濤驚起了一身冷汗,也讓他清醒的意識到了什么…………
還好他背后也是有人的,不然這次非的栽一個跟頭。
關系好的都勸他以后要謹言慎行,做好本分工作,不要說一些不利于団結的話。
另外他們還隱隱透出最高對此事的態度:不要急著下結論,雖然話滿了,但也不都是空炮。
這就給駱濤吃了一個定心丸,雖說他現在還是一名實事陣地上的萌新,但他也很快就知道了自己接下來該怎么做。
就像他人告誡的那樣,謹言慎行,做好本分工作,看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對于這場風波駱濤也算是有驚無險的渡了過去。
但是民間的輿論,還在繼續…………
又一日后,駱濤一行人就在一片質疑聲中離開了石加莊市。
這讓駱濤也漸漸明白任何年代的人都不喜歡聽實話,更不喜歡聽關于自己不利的話。
駱濤不但說了一些不順耳的實話,還說了一些沒有發生的廢話,不招人待見,也是咎由自取。
離開一個傷心的地方,那勢必要再去創造另一個傷心的地方。
來時萬人相迎,走時就很是大不相同,雖說來去都是申季瀾領導,但是來時與離開時的排面相比,不知道降了多少個等級。
駱濤帶著數秒的無奈離開了石加莊,在與相送者揮手時,滿腦子都在想著,往后此地的西昌樓生意,恐怕不會很好。
開業之后就是陰雨天,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
“怎么?還在為冀省日報的那篇文章,引出的大討論而生氣。”朱霖細心的輕聲關心著默默不語的駱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