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晚餐,他和陳博士討論一會,對方便告辭離開,去準備改造外骨骼裝甲、多足戰斗機器人的事情。
第二天,黃修遠搭乘基地的地下列車,前往11公里之外的一個測試場地,那邊近期正在測試一種全新的產品,這個產品還是他提出的一種設想。
電車來到一處小型地下基地,然后胡力帶著他,上到地面的測試場,這是一個隱藏在山體的半地下基地,測試場則在附近的一片荒漠中。
基地的半山腰總控室,胡力遞給他一個望遠鏡:“黃先生,這里就是16測試場,您設想的那個防御系統,近期就在這里測試。”
拿起望遠鏡,看著空蕩蕩的沙海,黃修遠問道:“什么時候測試?”
胡力看了看手表:“大概二十分鐘后。”
控制室內的工作人員,和周圍的各個雷達站,完成數據聯網后,測試工作正式進入倒計時。
黃修遠放下望遠鏡,轉過頭來看了一眼雷達監控畫面,上面正顯示著包頭附近1500公里的情況,暫時并沒有什么異常。
就當他轉過頭的一瞬間。
雷達監控畫面中,在1500公里的邊緣上,彈出一個紅色光點,不斷閃爍著向測試區飛行過來。
“報告,監控到目標導彈,方位……速度……”
“啟動攔截系統。”
測試場的東北角地面上,彈開導彈發射井蓋,露出隱藏在地下的發射井,瞬間發射井中,一枚攔截導彈騰空而起,只留下一片硝煙和沙塵。
已經布置在相應位置的大型無人機,在預訂的攔截區域內,全方位的監控著該區域。
四十多分鐘后,來襲導彈和攔截導彈相距不足20公里,突然攔截導彈自己在半空中爆開來。
正面沖過來的來襲導彈,很快就要越過攔截區域,突然來襲導彈的追蹤光點,也消失在雷達監控畫面中。
通過在附近的無人機,以及高空的衛星,可以看到當時的情況。
攔截導彈爆炸后,形成了一大片淡紅色的“云”,而來襲導彈正是因為經過這片紅云,才出現自己解體爆炸的情況。
接下來的測試中,連近距離的一百多公里內的導彈,或者密集的火箭雨,都被那種特殊的紅云攔截下來。
特別是那火箭雨砸向測試場地的時候,天空中彌漫著淡紅色的云,當火箭雨進入其中的時候,整個天空都仿佛進入了電閃雷鳴之中,不時有火箭殘骸從半空中跌落下來。
那畫面,就如同一艘宇宙飛船在天空中被擊毀,不斷有殘骸墜落地面。
這些淡紅色氣霧,其實就是改性的六錐球氧,和一種氣凝膠的混合物,氣凝膠會漂浮在半空中,在無大風天氣下,氣凝膠形成的膠質云,會在半空中停留兩三個小時,最后瓦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氮氣。
如果僅僅是膠質云,還不足以阻擋飛彈,攔截飛彈的主力,是隱含在膠質云中的改性六錐球氧,這種擁有強氧化效果的材料,被黃修遠改良后,獲得了一種特性。
這種新特性,就是犧牲六錐球氧的使用壽命,獲得一次性的高效分解。
當高速沖刺的飛彈,進入膠質云的那一瞬間,由于高速飛行的原因,飛彈表面的溫度非常高,就會瞬間吸引周圍的六錐球氧附著在彈體表面。
而被吸引的六錐球氧,會在飛彈表面的摩擦熱量刺激下,產生強磁吸聚效應,將周圍更加多的六錐球氧吸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