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官給的什么?用真氣做天氣預報的技術。
魏溯難既然跟嚴晶心談起了五德始終說,當然會對此有研究,一研究還真發現修煉之人能利用真氣看到環境變化,從而預知天時。
再結合現實得來的氣象形成原理,萬無一失做不到,但大范圍的天氣變化是絕對能預知的。
能趨吉避兇,草原上的人沒有了闔族傾覆的風險,難道放牧它不香嗎?非得到南方去跟著別人撅起屁股刨鋤頭?
游牧民族固然眼饞中原的花花世界,但如果不是太難過,他們真的愿意到中原去嗎?不見得。
人都是故土難離的,換個環境水土氣候能適應才見了鬼。
胡人沒有百年運,固然是他們離開了原來的高原失去了強健體魄的先天優勢,但不適應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寒帶的人到了溫暖的南方,越冬渡假是可以的,你讓他定居長待看看,沒個幾代人,都沒有辦法完全適應。
所以口外的民族入主中原,每次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與其打得頭破血流兩敗俱傷,就不能坐下來喝一杯好好談談?
二者之間應該有一條能共處的道路,只不過歷代的中原朝廷沒有把握住而已。
明代其實將蒙古打下去后是有這個機會實現草原的穩定,但明朝自視過大,這才有了土木堡之變,將大明的國力一下就擊沉了。
他們沒有將農耕文明的優勢發揮出來,同時也是一家一姓的弊端,自大慣了,不愿跟別人好好處好好談事,總是以天可汗自居。
大家都做著非把對方滅掉的思維,玩零和游戲,那當然沒得玩啦。
跟游牧民族相處,固然要壓住他們,但也得扶攜他們,大家都過得去,誰愿意拿刀槍呢。
俺答汗在明朝衰落的情況下都沒有堅持跟明朝你死我活,最后不也磕磕碰碰地保持住了平衡了么。
不要說是游牧民族野蠻成性,人在活不好甚至活不下去時,誰會講道理?只會讓獸性主導,先拼下一口吃的再說。
只要不給他們獸性暴露出來的機會,再讓他們看到動刀動槍沒有好處,他們也一樣慷慨好客大方。
不要覺得扶持的政策吃虧,只要領土屏藩在,有各種資源,就談不上吃虧,把那個抱怨的勁頭拿來做點實實在在的事,大家就都能過上好日子。
明朝其實就是被北方政策拖垮的,從南方抽血補貼九邊,斷開互市,跟口外的民族互相憋最后一口氣。
結果搞得全國上下怨聲載道,離心離德,這才有了后來的四處冒煙按下葫蘆浮起瓢。
如果明朝一開始走的是融和同化的政策,還會有后來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嗎?
跟北方僵持拳拳到肉奄奄一息,結果錯過了最不應該錯過的大航海時代,這才是明朝的敗亡的教訓。
從一開始,思維就站錯了位置。
所以洪熙官來了,他得拉住葛爾丹,在蒙古草原跟中原離心離德之前將葛爾丹綁上自己的戰車。
咱們也別打了,一起干搶別人去,那就四四六六哥倆好。
葛爾丹還真能吃這套,因為洪熙官給的方案都是先試先行看療效,他還真沒什么損失。
鑒于洪熙官前面給出來的東西都是不得了的好事物,葛爾丹就順水推舟了。
“五德始終輪回術”可不好教,還不是教一個人,而是讓葛爾丹建立一個氣象預報網。
等洪熙官完成使命時又過了一個月,又得出發了,還得進藏地去看個究竟,再取道四川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