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神經反應是有時間的,有人快有人慢,此外還有脫離于已知科學范籌的第六感。
如果能把這種直覺與身體反應嫁接到一起,它就成了神行百變的終極狀態。
幸運的是,洪熙官很容易就找到了這種狀態。
下好跟嚴晶心孜孜以求的人體潛能相對應,只不過是將危急時刻不經過思維得出反應的能力常態化而已。
得益于洪熙官體內雄渾的真氣和金剛不壞體造就的靈敏肌膚,洪熙官很快就感受到了這種若有若無的身體反應。
再加上虎豹雷音和金剛不壞體塑成的鋼筋鐵骨和柔韌性,洪熙官的神行百變比袁承志用得還好,簡直就是滑不留手。
他還跟洪文定他們試了試老鷹抓小雞,六個孩子五小毛,愣是圍實了他還被他突了圍。
因為外界的任何異動,洪熙官都可以通過身體直覺地反應出來。
也許是看,也許是聞,也許是聽,又或者乾坤點穴**那樣的氣勁探測網,還有金剛不壞體那樣的皮膚感覺,甚至微量的熱能,少許的振動。
總之,就是把人的知覺結聯成一個在自己大腦里的信息觸發機制,就像把所有的外部感知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張互動的網。
而這張網的末稍連接著他的身體,每一塊骨骼、每一寸肌膚,每一種狀況下應該是什么反應都一一體驗,并將模式固定下來。
甚至練到深處,一些從未體驗過的反應也會自動地從腦子里冒出來,并且不經過思考就直接調動了身體。
魏溯難能理解它,人腦就是一個混沌機制,它能在千條萬緒中找出直接的答案。
這是人工智能想實現卻達不到的境界,夢境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載體。
它能將人潛意識里看似無關的信息結聯起來,并形成一個相應的立體的映像還原。
現在鍛煉一下再復刻這樣的機制,在墨玉夢境的幫忙下門檻自然就降低了許多。
洪熙官的進境因此出乎袁承志的預料,朱紅枚也一樣。
哪怕何鐵手的神行百變練得還不如袁承志,朱紅枚卻青出于藍了,與洪熙官不相上下。
何等的武學天才!袁承志干脆將華山派密傳以外的所有功夫都傾囊相授,以武之名不留遺憾。
輕功除了神行百變還有攀云乘龍,后者腿也不屈就能全身拔起竄到樹梢,翻個筋斗又能無聲無息地落回原處。
這個洪熙官一眼就看穿了原理,就是氣勁的法門,將人身當作一個二踢腳,像發射火箭一下推出去。
不過也有竅門,氣勁沒那么大的推力,如果真像發射火箭那樣玩,筋皮力竭也辦不到。
肯定利用空氣動力學,得在身周制造一個空氣囊,像槍管射擊一樣來發射。
回來時也一樣,做一個空氣囊來制造阻力,減弱速度和沖量。
如此就能將人像炮彈一樣彈向空中,又能像飛船回收著陸一般落地。
魏溯難的物理可不差,他很容易就從攀云乘龍身法里找到了氣勁使用的脈絡,并實現了出來。
他可比木桑道長更厲害,身法用起來更省力,躍得更高落下更瀟灑,誰讓他懂空氣動力學呢,能掐會算呀。
到后來洪熙官更是將神行百變和攀云乘龍身法結合了起來,又糅雜了草上飛的真氣法門,直接升級出云龍九變來。
還管是豎著跳,還是橫著跑,亦或閃轉騰挪,都可以實現嘛,把原理找出來就行,讓兩種不同動作銜接得圓轉無滯就完事了。
這一招朱紅枚可沒那么快,以致于洪熙官滿天亂飛四處亂竄時洪文定都流口水了,爹又香了,小短腿追得快極了,小嫩手也張開了,不斷地喊著:“爹,也帶我飛一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