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玉米變成肉食,再來豐富一下百姓的副食不是更好嗎?
讓百姓能吃得起肉,多吃肉,也是一種壯大國家的方式,最起碼國民平均體質要好一點是不是,攝入的營養足夠多,才能長高個子。
綜上所述,從技術角度,漢部落最多可以儲存五年的戰略儲備糧,用來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危機。
古人有云,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唐堯、夏禹的時候,有過九年的大水災,商湯的時候也有七年的大旱,但是國內沒有被遺棄或者瘦弱的不成樣子的人,這就是因為貯藏積蓄的物資夠多,提前做好了應對災難的準備。
羅沖也是同樣的想法,這次攻打鑫部落消耗了不少,現在有沒有多余的人口繼續向外拓展,還不如趁著這幾年的時間多存點糧食和物資。
總不能啥也不做就等著百姓造人吧?
顯然,在坐的眾人也沒有一個傻子,當羅沖說出新的未來發展計劃后,眾人紛紛出聲表示支持。
“首領這個主意好,我同意存儲糧食和其他物資,不只是糧食和棉花,肉食,鹽糖這種東西我們也要存儲。”佘辛第一個表了態。
“沒錯,我們剛才還在說普及礦山的火車后,提高產能的事,鋼鐵作為最重要的物資之一,也要多加存儲,這樣如果遇到什么情況無法繼續采礦煉鐵,我們也能有足夠的鐵可以使用。”大力也緊跟著表態。
就像羅沖剛才說的那樣,無論是漢部落的骨灰元老們,還是其他后來加入漢部落的那些人,誰還沒有過過苦日子?
別的不說,就漢部落這邊的北方地區,秋季存儲大量的食物用來過冬,已經是常態了好嗎?
哪怕是現在的漢部落百姓不愁糧食吃了,但是每年秋季依然會提前存儲足夠的肉食和腌菜,用來過冬。
畢竟現在沒有溫室大棚,冬天不提前存儲腌制的咸菜,到冬天真的就只能天天肉湯澆米飯了。
“我們東薪郡也必須支持,等明年計劃開始之后,我們不僅要滿足新鋼郡煉鋼廠擴產的需求,還要多儲存一些煤炭,以供日后運行火車的消耗。”荊嚴也立刻舉手支持了一波。
“首領,既然是要存糧,那肯定要調整一下各地農作物的品種比例吧,比如我們可以減少玉米的種植面積,因為玉米不耐貯存,然后擴大水稻和小米黃米,還有小麥這些作物的種植規模,多種植一些帶殼的谷物,這樣有助于我們盡快完成目標。”
汝陽郡的云志自然也是表示支持的,不過他的發言更加務實一點,直接從調整糧食種類的方面下手,這是個非常好的建議,羅沖立刻表示了贊同。
“沒錯,我們不僅要調整各地作物種類的種植比例,還要在各地建設規模化的戰略儲備糧倉,先期目標是每個郡都要有一個,如果不夠使用的,那我們后續再接著建。
然后還有就是,剛才大力和荊嚴說的這個問題,積貯,并不只是存貯糧食和棉花,其他的東西我們同樣要積累。
比如鋼鐵,煤炭,橡膠,這些工業物資儲備,其他的還有桐油,油漆,麻草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