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2開對折就是四開,四開對折就是八開,也就是普通試卷大小,再對折16開就是大作業本了,這樣的想要什么樣規格的紙張,只要對折裁開就好了。
另外因為考慮到這是第一次抄紙,弄的太大了操作的時候肯定不好掌握,所以羅沖并沒有讓弄出太大的席子,想做大的等以后工人熟練了之后再做大的也不遲,羅沖現在首要的目的,是實驗造紙的可行性,2開的尺寸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就算是實驗用的,做出來也不會浪費。
四張席子做出來之后,羅沖又讓木匠制作了四個木框,專門放席子用的,便于抄紙的時候端持。
等這些都弄完的下午,培紙用的巷道火墻也做好了,羅沖又讓人打磨了一遍,就能隨時投入使用了。
而那些在鍋里煮著的材料,直到次日早晨才剛剛停火,這些樹皮麻稈廢麻團被撈出來之后,可以看到已經被煮到發白變爛了,但是這樣還是不能使用,還要把這些東西和天然紙漿混合捶打,直至完全混合錘爛成棉絮狀,才能做成稀紙漿備用。
雖然還有捶搗的工序,但是體力活對于漢部落來說都不是問題,他們都是十分勤勞的,根本不怕賣力氣,就怕閑著無事可做。
幾人輪流踩踏杠桿木錘,一人留下翻動陶臼里的材料,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把材料捶搗好了,不過這主要也是因為材料并沒有多少,畢竟現在還屬于試驗階段,不算大規模制作。
所有的準備工作完成,到了下午的時候,一行人就開始在這個小作坊里抄紙了。
抄紙是羅沖先來的,雖然他也沒干過,但是他多少明白點注意事項,比如抄紙前先用棍子在紙漿槽里攪一攪,使里面的紙漿密度均勻,不會沉淀到水底。
然后就是抄紙槳,抄一定量的絮狀紙漿和水到木框里,再端著木框左右傾斜兩下,利用抄起來的水,把木框中的絮狀紙漿蕩平,鋪勻。
這個步驟完成之后,就可以把席子從木框中取出來,然后拖著席子把紙平攤在倒了水的桌子上。
接下來就是無聊的重復步驟了,抄紙,攤紙,抄紙,攤紙......
這是羅沖兩輩子以來第一次造紙,他也沒有經驗,但是多少懂一些,就先自己抄了幾十張,感覺摸出了一點技巧之后,他再教給其他人,然后逐步提高工作效率。
抄紙這個真沒辦法,只能通過長期的練習才能提高速度和質量,靠投機取巧是不可能的,這個東西暫時還只能用人來干,想用機械代替很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