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你可能不太明白,我給你講個小故事吧。
從前有這樣的一家,祖孫三代住在一起,家里的男主人很不孝順,把將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老娘用小推車推到了野地里,然后自己回了家,想把自己的老娘餓死,不再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
這件事被他自己的兒子看在了眼里,兒子很傷心,不想奶奶就這樣死去,于是他就出去把自己爹推奶奶的那輛小車推了回來,但是卻沒把奶奶接回來。”
“漢首領不是說這個孫子舍不得奶奶嗎?那為什么不把他的奶奶接回來呢?這樣做和他的父親有什么區別?”
姜宣聽了游伏的翻譯之后也是很氣憤,有姜氏和漢部落一樣也是崇拜祖先的,什么是祖先,長輩就是自己的祖先,所以孝道在有姜氏也是通用的,所以聽羅沖說有人居然將自己的母親扔到野地這種事情,自然會非常的生氣。
但是說這件事的羅沖卻沒什么情緒波動,只聽他繼續講到。
“那個孩子的父親也是這樣問自己的孩子的,說你為什么又把這個小車推回來,看著就晦氣。
但是孩子卻非常理直氣壯的說道,你不是用這輛小車把我奶奶推走的嗎,那我等你老了,等你干不動活兒了,我也用這輛小車把你推到野地里扔掉,你就是這樣教我的。
孩子的父親這才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乖乖的又推著小車將年邁的老娘接了回來。”
“哦——我明白了,這就是漢首領說的以身作則,環境塑造性格,如果當父母的不孝敬老人,后代就會跟著這樣學習。
不過漢首領說的這個孩子也很聰明啊,居然能想出這種辦法來讓自己的父親學會孝順,不知道漢首領所說的這個孩子在哪,叫什么,我一定要見見這個聰明又孝順的孩子。”
姜宣聽完羅沖的故事也是恍然大悟的一拍大腿,對羅沖所說的這個孩子也是贊不絕口,但是羅沖的臉色卻是忽然一黑,開始在心里腹誹道。
“我特么哪知道這孩子是誰,我也是前世聽別人說起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