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校需要組建,校園和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羅沖準備新建幾個校區,正好和新城一起建造。
漢部落去年一年的時間里增加了很多的人口,領地靠外的郡縣都有人口增加,靠里的郡縣新生兒增加的人口也不少。
開源郡新收納的草原牧民就已經將近兩萬,衛山郡的郡守云志也履行了他那五萬人口的諾言,如今總算是把人招齊了,不過據說大湖周邊還有未加入的部落,羅沖已經下了繼續吸納人口的命令。
來瀏陽郡打工的野人雖然比之前減少了一些,但還是一直有人慕名來訪,其中一部分也成功變成了漢部落的子民。
再有就是汝陽郡和漢陽郡新吸納來的人口,他們都處于漢部落的領地外圍,有機會接觸到陌生的部落,那些部落在和漢部落一來二去的交往中,有的也選擇加入了進來,尤其是漢陽郡下面的幾個縣,他們招收的野人最多,再加上縣城里的新生兒,有兩個縣的人口都已經破萬了。
距離較遠的東薪郡在荊言的手中也發展的很好,不僅煤礦輸出穩定,去年一年的糧食也沒少出,新收納的人口也是最多的,全郡人口居然已經超過了三萬人。
不過這個增長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那里還是一片未開發過的處女地,還有著很多和漢部落沒有接觸過的部落,就連之前人口超過兩千的有姜氏也是在瀏陽河東岸發現的,再發現幾個類似的大部落也不會稀罕。
最后便是最近游野在外新收納的那些遺族部落了,加起來人口也有七千多,并且還在快速增長。
草草的統計了一遍,漢部落兩年下來增加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了十萬,加上原有人口和新生人口,全部落總人口已經超過了二十四萬,即將突破二十五萬。
其實還有一個地方的人口羅沖沒有算上,因為他們到現在也沒有報上來具體情況,那就是在瀏陽河的入海口處,和湯部落隔河相對的臨時營地。
當時游伏和羅沖都想過要在海邊建立一個海洋前進基地,湯部落那個位置無疑是最合適的,不過湯部落也是個人口好幾萬的大部落,漢部落不可能說收就收,更不可能去直接搶占他們的領地,于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就把開發點選在了湯部落的對岸。
游伏最后一次從竹島回來的時候,曾留下了幾十人還有一條船在那里,讓他們去尋找和湯部落敵對的那些小氏族部落,先嘗試收服幾個小部落把營盤扎下來再說,現在也不知道怎么樣了。
羅沖甚至已經給那個地方取好了名字,拓海郡,取開拓海洋之意,現在就等那幾十人在當地打開局面,然后就可以進行大規模建設了。
然而羅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拓海郡先遣營中,已經聚集起了不下萬余的人口,這一共是六個小氏族部落的集合體,現在都已經搬到了營地中。
游伏確實也很看重那個地理位置,因為緊靠瀏陽河入海口的原因,再加上瀏陽河的淡水資源,天然的水上高速交通,兩岸又是大片的洪流沖擊平原,土地肥沃,樹林茂密,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而且還有鐵礦。
不管是在那里種糧食,還是搞工業,亦或是造船,發展海洋漁業,都是得天獨厚的位置,而且因為靠海的原因,他們也不愁沒有鹽吃,再加上海外不遠的竹島,還可以就近發展海洋貿易。
游伏為了成功在那里站穩腳跟,也留下了手下的得力干將,一個叫做姜池的少年。
姜池是有姜氏的族長推薦給他的,因為他侄子游智娶了有姜氏的女人,再加上有姜氏也是被游伏忽悠來的,所以游伏一家和有姜氏的關系非常好,有能立功的機會自然也要想著他們,因此有姜氏的族長就給游伏推薦了姜池這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