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池為人確實很機靈,加入漢部落之后不管是學習速度,還是適應速度,都要比同族的少年快上很多,這家伙在見識了漢部落的強大之后,很快就把自己當成了漢部落的人,沒別的,就因為漢部落先進,強大,有自豪的資本。
再加上有游伏為他搭建的平臺供他展示才華,姜池很快就在游伏的船隊中展露頭角,因此這次發展拓海郡的領隊任務就交給了他。
姜池跟著游伏出海闖蕩過,見識過很多部落,也去過竹島的鑫部落,草原他也去過,漢部落也被他轉了個大半,可以說是很有見識的一個人了,而且在待人接物上,也有著一份機靈。
他拉攏那些小氏族的手段其實也很簡單粗暴,先是在湯部落里花些好處雇傭幾個向導,然后帶著他們去尋找獨立于湯部落之外的那些小氏族部落。
帶領的手下全都穿著華麗的衣服,出手就是絲綢、瓷器、鋼刀、書籍這些重禮,見了面之后先把牛逼吹上天,告訴他們漢部落有多強大,展示一下漢部落高超的制造工藝,強大的武力和運輸能力,發達的農業水平,還有能夠包羅萬象的文字,其實他也不認識幾個,但是不管怎么說,反正先吹就行了。
等把人唬住之后,再邀請他們一些重要人物坐著大帆船出海,先去海上打一回海魚再說。
回到營地把海鮮一煮,再擺上兩瓶白酒,一邊喝一邊介紹將來漢部落在這里的發展規劃,等海鮮吃完了,酒也喝了,計劃也聽完了,再回頭看看那滿載而歸的海鮮漁獲,基本沒有哪位首領能抵擋的住這樣的誘惑,當時就直接答應下來。
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首先漢部落有高產的糧食和更科學的種植技術,這是他們最看重的,其次漢部落制造能力強,什么好東西都會做,再次之,漢部落養殖業發達,有很多他們沒有牲畜,這也是他們需要的。
最關鍵的是,漢部落還會造船,哪怕他們全都不種糧食,光靠出海打漁也能養活部落里所有的人,這是最吸引他們的地方,畢竟那可是實實在在的肉食啊。
再有就是體制和文化差異的問題,這一點他們也能接受,首先一點,漢部落是一個由多種姓氏族組成的部落,就算他們這些氏族加入進去,也不會帶來太大的改變,這一點漢部落和湯部落其實差不多,湯部落內部也有很多姓氏。
其次就是大多數的氏族都有祖先崇拜的傳統,畢竟不認祖宗的話,哪來的氏族,這一點也和漢部落合得來。
還有漢部落私有制這一條,也和他們一樣,加入進去也沒多大的變化。
最后一個關鍵點,就是拓海郡的選址了,拓海郡就在湯部落的對岸,離著他們原本的聚居地也不遠,就算加入漢部落,也不用遷徙的太遠,還是在他們熟悉的地方,這點是最讓氏族百姓容易接受的,只要不是跑的太遠,他們就愿意搬家。
畢竟他們也是祖祖輩輩在這里生活了很長時間了,有很多先人都埋在了這里,如果沒有出現那種讓他們實在活不下去的原因,他們大多數都不會愿意遷徙到遠方。
姜池就靠著這樣的手段,已經成功拿下了六個氏族部落,不過目前還只有一部分人來到了營地,還有更多人是現在沒過來的。
畢竟是開發新地,原本還一片荒蕪,根本住不了那么多的人,所以各個氏族現在也只是派了一部分到營地中參與建設而已,等把房子都修好了,到時候大家再一起搬過來。
那些氏族的族長們也沒閑著,為了以后能在漢部落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他們也開始主動吸收周邊的野人或者更小的氏族,積極壯大著自己的實力,別的不說,只要人口在眾多加入的氏族中能夠保持前列,那就是最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