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行車還沒弄出來,但是看到有人用他的設計思路造出了其他非常實用的工具,羅沖心里也是很高興的。
當然,自行車還要繼續造下去。
為此羅沖特意跑了一趟位于湖心島上的新鑄幣廠,主持開發了幾條二代硬幣沖壓生產線,由于煉焦廠和新鋼郡的建立,使漢部落獲得了大量的鋼鐵,所以新的流水線設備也大量的采用了鋼鐵結構的機器,不過原動力還是以風力和水力為主,雖然如此,硬幣的出產效率也比原來提升了不止一倍。
就這個新流水線的研發工作,他就在湖心島待了將近兩個月。
不過像這種事情,自然不可能讓羅沖親手去干,他無非是畫畫圖紙,然后在工人們遇到問題搞不定的時候出面解決一下,其他的時間,他都在研究所忙活別的事情。
這里是漢部落的科技研發中心,匯聚了最頂級的工匠和最好的學生,同時這里也承擔著一些特殊儀器的制造工作。
比如幾個燈塔里面的核心照明設備,都是在這里完成的,其他正在研發當中的項目,還有鍍銀玻璃鏡,望遠鏡,顯微鏡,天文望遠鏡等等......但是短時間內都沒取得什么重大的成果,羅沖也不著急,就讓他們先慢慢研究著。
橡膠研發小組也承擔了新的研究任務,分別是三種新的橡膠制品,氣門芯,皮球充氣內膽,充氣輪胎這幾樣東西。
沒錯,羅沖還是對自行車下手了。
在研究所的大廳里,這里已經停放了好幾輛‘自行車輛’,其中有全木制的大小三種自行車,還有竹子和木頭拼接的大小三種自行車,以及三種型號的腳踏三輪車。
這幾種新型車輛的出現,頓時把研究所的一眾科研人員驚的下巴都要掉了下來,說起搞發明創造,他們真的敢摸著自己的良心說,除了自家首領,那是誰也不服,首領的腦袋就像開過洞一樣,各種奇思妙想隨手就來,讓人不服都不行。
雖然這幾種‘腳踏車’都是木頭和竹子制作的,實用性能很差,但它們確實可以騎行,這說明羅沖的想法并沒有什么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材料不合適,只要找到合適的材料和制作工藝,還怕這東西無法普及嗎?
就拿那個鏈條和齒輪的傳動結構零件來說,研究員們都稱贊羅沖是神人,居然能想出這種奇怪但是又異常實用的傳動結構。
過了一段時間,羅沖要的腳踏車沒有攢出來,倒是那些研究員們用羅沖的大小齒輪和鏈條機構弄出了一些小東西。
比如用鏈條齒輪帶動的腳踏砂輪,用來磨刀或是打磨東西簡直不要太方便。
而另一個人,也用羅沖的這套大小齒輪和鏈條組成的變速傳動系統,搞出了一臺腳踏動力的小型臺鋸,通過大齒輪來帶動圓形鋸片上的小齒輪,可以圓鋸轉速飛快,拿來處理一些木頭零件毫無壓力,簡直可以稱作木工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