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洞庭湖作為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是名副其實的長江之腎,生態濕地,也是湘南地區最大最重要的糧油、水產和養殖基地。湘南地區能夠連續四十多年水稻產糧位列全國第一,洞庭湖居功至偉。
然而,長期以來,由于經濟發展中沒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致使長江中上游、四水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湖區泥沙大量淤積,蓄洪和瀉洪能力減弱,湖床和水位不斷抬升,湖面面積急劇減少,一百七十年來,洞庭湖已經從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萎縮到新中國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公里,截止至1995年的最后一天,洞庭湖的水面面積已經下降至2625公里!
在79年的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財富的不斷密集,洞庭地區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開發也進去了加速階段,但也破壞了自然環境,水土流失嚴重,各類水患頻發,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大,初步估計,洞庭地區每年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超過了150億!這可是1995年150億,甚至遠遠超過了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的江川這一個地級市的國民生產總值,極為夸張,嚴重影響了湘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
根治水患,推動農漁業集約化現代化,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實現洞庭湖區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今年年中的時候,胡憲峋陪同朱副總考察洞庭時,副總就明確指出:“洞庭湖的發展要有一個長遠規劃,首先就是洞庭湖的水面要恢復到新中國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公里。其次要在沿湖以外的地方規劃幾個城市,把基礎設施逐步建設好,然后一年一年把人往里搬。圍著湖的幾個大城市,將來就是旅游城市。”
至此,洞庭湖項目規劃辦公室成立。
代號4350工程!
即通過移民建鎮產業規劃,移民新建城鎮規劃,洞庭湖區三大城市以及新建城鎮的生態規劃,交通規劃與防洪規劃等等,推動二十多個堤垸百萬之眾的農民老百姓分批次搬遷,退田還湖,平垸行洪,遷移建鎮,讓洞庭湖恢復至1949年前43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面,從而再次成為全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這必然是一個需要舉全省之力,耗費數十年之功的浩瀚工程!
然而,這么大的工程,錢從哪里來?
這是張云起跟著隊伍考察洞庭湖的一路上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沒有專家們在水利和城鎮規劃等方面的專業,獻言獻策,也沒有其他陪同人員能夠有幸參與這項百年大計的心潮澎湃,給胡憲峋吹耳邊風。
他只是清楚的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任何問題都是錢的問題。胡憲峋能把他叫上,大概率就是希望他在這方面能夠有不一樣的思路和辦法。和珅能跟著十全老人吃香喝辣那么多年而屹立不倒,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千里煙波的錢糧湖垸考察完后,一行人又去了共雙茶垸。
下午直接開會。
地點在岳陽的福園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