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你也是拍手叫好派的嗎?你怎么可以這樣啊!”
“說實話,我也感覺惋惜啊,但這些公知、女星和文藝青年,有多少能為咱們的唱片和電影買單呢?就算他們都買單,他們的購買力又怎么與廣大吃瓜群眾相比?我也不能為此,而得罪我的絕大多數衣食父母不是?而且你看,他們中就沒幾個有話語權的人,多可憐那?”
“說到底,也還是為了生意唄?為了錢,是可以昧著良心說話的!沒想到,你竟是這樣的人!無恥!”
“什么叫昧著良心啊?惋惜是惋惜,但我也覺得某些吃瓜群眾說得很有道理啊!要不然,我還是先將文章寫出吧,您要覺得不合適,就幫我潤色潤色?”
“也成吧!”
于是,在梁雁北的監督下,池景行利用酒店配的電腦,開始噼里啪啦地巧起了鍵盤,一篇視角奇特、立意清新的文章也就漸漸出爐了。
“‘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么樣的摧殘?關于這一切,關于古老的高盧歷史,關于整個哥特式藝術,現在還有什么存留給我們呢?’——雨果《巴黎圣母院》”
“1950年,僧人林承賢縱火燒毀了京都金閣寺,三島由紀夫由此寫出了名作《金閣寺》。”
“1978年,里約熱內盧當代藝術博物館火災,90%的藏品被毀,包括畢加索,米羅,達利的名作。”
“2016年,新德里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被大火燒毀,各種珍稀動植物包括上億年的恐龍化石化為灰燼,博物館就此關閉。”
“2021年,法蘭西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無數人頓足捶胸,無數人拍手叫好,法蘭西總統就此向全世界呼吁,希望全世界人民為恢復圣母院的舊日榮光而貢獻一份力量。”
“就在圣母院被燒毀的同時,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一座同樣有著數百年歷史的伊蘭建筑同樣被燒毀,但卻無人問津。”
“巴黎圣母院失火遭嚴重燒毀,許多國人大喊心痛,可能是基于人類文化遺產遭到毀壞的惋惜,可能是跟風顯示自己的同情心和愛心,也可能純粹是對西方世界的諂媚。”
“文化無國界。”
“無論是圣母院還是圓明園,都是一場又一場人類文明的浩劫,不只是一個國家一個名族的災難,也更加提醒我們,要保護好和珍惜目前擁有的文化遺產!”
“圣母院是屬于全人類的世界瑰寶,而不只屬于法蘭西。這話沒毛病!”
“圣母院被毀,法蘭西的相關部門第一時間想著修繕也沒問題。”
“但我很想問一問,屬于全人類的瑰寶就這么毀在了你們的疏忽上,你們,是不是欠全世界人民一個解釋,以及一句道歉呢?
“你們,為什么沒能守護好屬于我們全人類的共同瑰寶?”
“你們,該當何罪?”
“全人類的瑰寶就毀在你們的家里,你們不是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卻舔著臉號召全世界人民捐款,這又是哪里來的勇氣?”
“你們,何德何能?”
“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