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和大學合作還是自己開辦企業,這些到真不是衛家臨時起意,而是他考慮了很久的事情,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人才的缺口也在越來越大。
實際上不止是征途網絡,其他幾家子公司都缺人,因為多寶集團有著強大的IT基因,也正是因為如此,其他子公司對IT人才的渴求也就更重要。
公司還小的時候,林海嘯、黃浩、陳喜福幾位技術大牛配上少量一定技術水準的程序猿就可以玩轉,但是現在不行了。
你維護服務器、維護網站都需要人吧?你開發軟件全新版本需要人吧?你的網站和軟件要抵擋黑客攻擊需要人吧?你游戲開發需要人吧?你想要開發新產品新軟件新網站需要人吧?
這些人才從哪里來?光靠招聘你很難從招聘市場找到你需要的人,或者說招聘市場上的人才數據有限,無法跟上公司快速擴張的步伐,特別是針對大公司而言更是如此。
那這個時候大公司如何解決他們的人才問題?
第一個辦法就是挖人,大公司最喜歡的就是挖小公司,許多小公司幸幸苦苦培養了好幾年的程序猿、攻城獅,結果被大公司一紙豐厚薪酬待遇的合同誘拐走已經成為常態。
否則你以為為什么這么多大公司招募崗位的時候都要有XX年從業經驗,不就是大公司財大氣粗直接想要撿現成的,衛家剛才讓林海嘯做得就是這種事情。
第二個辦法就是自己培養人才。
自己培養人才有兩塊,一塊就是大學人才儲備,大企業直接和大學合作,針對性的培養自己所需要的人才,這樣學生一畢業就可以直接進入公司對口的部門,然后開始被企業家剝削。
甚至雞賊一點的,大學還沒畢業,就可以以體驗職場為名,讓大三大四的學生提前進入企業做義務工,省去了入職培訓,順帶著還能對這批學生進行觀察,合適的最終可以留下,不合適的直接OUT。
多寶集團要想辦法和知名大學合作,提前培訓公司需要的人才,特別是程序猿和攻城獅更是重中之重。
另一塊則是類似阿貍學院,京冬學院,黃河商學院和中美商學院CEO班這樣的職場強化學校,只不過前兩者針對的是公司中高層員工的培訓,后兩者則是面對公司決策層的教學。
前兩者是真正幫助員工自我能力提升,從而提高自身未來的發展潛力,公司也會對參與過學院的學生開放更寬廣的職業通道,公司不僅能收獲一批有基層經驗又忠誠的老員工,還能有效防止又能力的員工因為無法獲得晉升通道而跳槽離職。
至于后面兩個學院,參與者到底能不能學到什么東西還有待商榷,許多大佬之所以喜歡參加這些學院,根本就是奔著結交人脈去得。
不過多寶集團內部到有不少高管參加了類似的學院,比如集團CEO就參加了最新一期的黃河商學院的MBA課程,倒是衛家自己一個類似的學院都沒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