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聯合起來,從軍事、歷史、生活等方面描述倭國,洋洋灑灑五千余言,讓大明對這個陌生小國有了參考。
而且,他們還正確推算出倭人準確的入侵時間,派出最信任的人回國。
但漢奸哪個時代都不缺。
許三官四處奔走搜集倭人情報時,背著小鬼子,行事異常謹慎,但卻出于信任,沒有瞞著自己人。
一群同樣來自華夏的老鄉背后捅刀子,向秀吉的親信淺野長政告密,以期獲得封賞。
豐臣秀吉一聽,勃然大怒,他一心想著要征服大明,結果有人卻跳出來壞事,而且自己還曾施恩于對方,當即叫嚷著,要狠狠收拾這個忘恩負義的混賬。
在被關押受審期間,許三官承受了各種嚴刑拷打,一口咬定,此事全是自己一人謀劃,沒有吐露出任何伙伴的名字。
而秀吉老猴子也想到了炮制之法,那時候,豐臣家新鑄了幾口特大鐵鍋,便下令要把許三官扔進去活活熬死。
得虧島津義久念舊情,聯絡另一位大人物德川家康。
秀吉最頭疼也最看中的大名,他從未在戰場上被秀吉打敗過,坐擁關東兩百萬石,麾下不乏勐將,更有很多附庸。
在德川的營救下,許三官幸免于難,只是象征性申飭一番,便被放歸薩摩藩。
回歸后,島津家依舊對其很看重,像過去一樣以禮相待,而他再度冒死,利用自身地位,將一名最信任的徒弟,送到去大明的專用商船上。
臨別前,他與徒弟把臂相泣,彼此都清楚,兩人這輩子再無可能相逢,許三官寫了首贈別詩:
難域萍逢幾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囑咐忠君事,盡意叮嚀滅寇仇。
知汝歸成蘇子景,豈宜還作李陵秋。
霜臺若問塵中事,惟道斯民苦尚憂。
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全是情真意切,浸透著許三官對祖國的熱愛,他以蘇武自況,哪怕深陷蠻夷之地,仍不改其節。
縱觀其一生,沒有取得過大明任何表彰,也沒有被朝廷授予一官半職,一切付出,都是自發的,是出于對自身血脈的熱愛,對故國的樸素情感。
這份愛國情懷令大明官員汗顏,那些背后捅刀子的國人,更是不配與之相提并論。
許三官一介布衣,屢遭磨難,好不容易在異國他鄉過上安逸的生活,當察覺到國難將至,冒死立下一份不求任何回報的功勞。
這是不該忘記的事情。
而他的徒弟,祖籍撫州的朱均旺攜帶情報,趴在船艙最底層躲避追查,整整四十天沒有爬出來。
當船一靠岸,朱均旺顧不上體虛,立刻去找當地軍門張汝濟,將報告遞交給大明官方。
里面詳細介紹了秀吉入侵半島、侵略大明的計劃,表明進軍路線圖、總兵力、倭國諸藩對此戰的態度,并了如何對抗倭寇的策略。
朝廷盛贊:預說今日之事,合如契卷內中所云。
李朝人也附和:所論倭賊用兵之事,驗之多重。
后者更是在戰爭爆發后,追問大明使者,這位許先生后續是否有更新。
而許三官、郭國安等人始終活躍在倭人陣營,上演著一幕幕發生在十六世紀的驚險諜戰。
中路軍,浙兵將領茅國器所依仗的,正是以兩人為首,遠羈海外且各有成就的大明子民。
這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像是浮萍般,無奈成為日本人,后半生沒有再踏上故土,卻不敢忘記自己生于大明,甘愿冒著生命危險,通過各種渠道為故國奉獻。,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