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函谷關。
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
此地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若有人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從北方抵達雒陽,那么,函谷關就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這話是前漢大儒賈誼所說,描述得是戰國時代,強秦憑一國之力,在這里擋住了山東五國的進攻,并使其元氣大傷。
當然了,發生在函谷關的大小戰事,已多到陸離數不過來。
此刻此刻,他一人佇立城頭,望向北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初春的函谷關,涼意侵體之感依舊十分明顯。
城垛下,千余守卒正圍在篝火旁烤火,柴禾劈啪作響,偶爾有小隊將士,從旁邊列隊走過。
由于這里是軍事禁地,周圍很是安靜,像鄉間夜晚那么安靜。
因而,陸離忍不住低嘆一口氣,這份平靜維持不了多久,最遲傍晚,董卓的西涼軍團就會渡過黃河來到關下。
至于丁公。
陸離有種強烈的預感,怕是指望不上,于是,請荀彧起了一卦:
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天地隔閡不能交感,萬物咽窒不能暢釜,這是否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在國家政事否塞之時,應思隱居不仕,以崇尚儉約來躲避災難,不要以利祿為榮。”
這是荀彧對卦象的解釋,很明顯,大兇之兆。
可惜,陸離和趙云都不是怯懦之人,怎么可能隱匿不出?
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入宮表明厲害,從太后那里領了懿旨之后,旋即奔赴函谷關奪權。
先是斬了心懷異心的守關都尉,震懾八百守卒,而后將懿旨傳遍全軍,許以重利、申之以大義,終于穩住了士氣。
緊接著,趙云領著另外一道密詔前往澠池、新安二縣——
因為擔心走露消息,讓袁氏一黨有所防備,出京之事,僅限盧植、太后等幾人知曉,更沒有帶甲兵。
所以趙云需要去這兩個縣征發士卒,為了保證中途不出現意外、耽擱太多時間,特意讓閔貢寫了一道公文——
此君是河南中部掾,掌監察屬縣。
他的公文配合太后懿旨,可輕松征發士卒、調取軍糧。
“大戰在即,總是如此。”
不知怎地,陸離想到了去年鎮壓白波黃巾時的場景。
剛好,荀彧登上關樓,聽到陸離的自語,笑道:“愿聞其詳。”
“去年的這個時候……”
在陸離敘說往事時,趙云已從縣府領出了糧食、軍械,并裝好了車,而當地的守卒也接受調令,離開兵營,在到城門集合。
就這樣,六百訓練有素的縣兵押著運糧車、軍械車急急火火朝函谷關行去。
澠池距離函谷關只有十五里,人推馬拉,用了大約兩刻,就順利入關。
隨著陌生軍隊開進,原本還算安逸的守卒紛紛變了顏色,不約而同地放下骰子,停止呼盧喝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