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不怎么愛說話的黃浩然都頗為感慨地道:“我覺得最讓人感慨的是,他們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從蟲洞中飛出來,都毅然飛向東京,去執行當初的任務。最后一個飛行員要二十年后才會飛出來啊!我不知道該怎么說,就是有點想哭!”
蔣天星有些擔心地道:“能過審嗎?”
許正道微微搖頭:“我沒有絕對的把握,將抗日故事跟科幻結合,能不能拍電影,真的不好說。不過我們的主題非常正,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表現抗戰,表現中**人的英雄氣概,我覺得問題不大。到時候拉上中影,有中影疏通關系,卡在審查上的風險要小很多。”
《野貓山-東京1939》是作家張冉2013年發表的一篇科幻小說。張冉原本是報社編輯、記者,2012年開始創作科幻小說。是劉慈欣不專心寫作,開始到處走穴后,冒出來的科幻新星。發表過《以太》、《大饑之年》等小說。《野貓山-東京1939》在張冉的作品中不算太出名,卻是最適合拍電影的。
不過《野貓山》要拍電影也必須動手術,作大幅度修改。因為小說是以1965年男主角奉命參與一個被認為有叛國嫌疑的女犯人作為開場,逐步揭開25年前真相的。這個故事除了歌頌中**人的犧牲精神外,還黑了運動時期一把。小說可以寫這些東西,但電影是不能拍的。電影只要涉及到那個年代就很難過審,必須將相關內容拿掉。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許正道在忙《煎餅俠》后期之余,開始撰寫《野貓山》劇本。他拿掉了小說中的講述者“我”,將故事開場放在了1984年。以東瀛人五十州關男一行到海棠國投資交流作為開端。
五十州關男一行到北平后,除了談投資,還請中方代表尋找一個叫梁少冰的女人,希望跟她見面。梁少冰原本是工程師,現在已經退休。她不知道東瀛人為什么要見自己,但畢竟是國際友人,還是答應見面。沒想到見面后,五十州關男竟然叫出了梁少冰的小名。緊接著,他告訴梁少冰,他就是四十五年前,被宣告陣亡的空軍飛行員陳桂民。
梁少冰陷入回憶中,1938年梁少冰一家逃難到昆明。在這里他們結實了航空學校的八名飛行員。由于八名飛行員的家長、家庭都在淪陷區,沒有一個學家長在昆明。畢業的時候,他們就邀請梁少冰父母做他們的名譽家長,去參加他們的畢業典禮。畢業之后八位飛行員很快投身戰場,與日寇在空中激戰。不過梁少冰一家等來的不是勝利的捷報,而是接二連三的陣亡通知書,到最后八人全部陣亡。
梁少冰回憶結束,陳桂民開始講事情真相。1939年國民政府在昆明城外的野貓山附近發現了一個神秘蟲洞,只要進入這個蟲洞,就能夠直達東京。于是,國民政府高層便醞釀出了一個絕密計劃,派八名飛行員駕駛改裝后的霍克3戰斗機,去轟炸天皇行宮,對天皇實施斬首行動。
只是實際情況跟預計的不一樣,當陳桂生從蟲洞中出來,航線偏離了一百多公里。飛機最終在距離東京20公里的地方墜毀,他被爆炸的氣浪拋出飛機,被附近的東瀛人當成自己人救了回去。當他清醒過后,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現在不是1940年,而是1942年了。他隱姓埋名,裝成東瀛人活了下來。3年之后,美國人火燒東京的那一天,他看到一架霍克3義無反顧的飛進了在熊熊燃燒的東京城……
陳桂民他們與梁少冰道別后,登上了返回東瀛的飛機。在飛機距離東京還有二十多公里的時候,他們看到外面有一架霍克3。他們像瘋子似的呼喊著轟戰機上的兄弟,可對方根本聽不見。轟炸機沒有飛多遠,便一頭栽下去,在地面化為一團火球。
2009年已經快一百歲的陳桂民跟比他年輕很多的兄弟一起看六十周年閱兵,看到東風出場的時候,不禁老淚縱橫。他對兩個比他年輕很多的兄弟說,要是咱們當初有這么先進的武器該多好,很多兄弟就不會死了。他還說,按照時間推算,林耀應該是2025年飛出蟲洞,但我等不到那一天了。
在故事最后,時間來到2025年,最后一位飛行員林耀終于飛出蟲洞。在確定方位后,他駕駛著飛機,毅然飛向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