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如此,倒是無妨!”
朱翊鈞看向常洵:“不過,僅僅是立一根旗桿,便能引下天雷?”
“一根不行,這么多根應該夠了!”常洵伸手拍了拍宋積懷里厚厚的奏章。
“請父皇拭目以待!”
朱翊鈞不由點了點頭。
萬歷二十四年兩宮大火,他要發罪己詔;萬歷二十五年三大殿大火,他要發罪己詔;萬歷二十七年大旱,他又要發罪己詔;萬歷二十八年,翊坤宮一棵大樹讓雷劈了,大臣們不依不饒,罵他的貴妃跟兒子……這些家伙,是該教訓一下。
不過,君王口含天憲,不可輕言,朱翊鈞肅容道:“此事……雖小,但影響頗大,朕有一問題,你若是答得好,朕便允了這事!”
常洵不由皺眉,萬歷還是不同意?
朱翊鈞開口問道:“大學有云,格物致知,是何意思?”
常洵微微一愣,萬歷提出這問題,顯得很有科學之精神啊!
看到常洵發愣,朱翊鈞以為他回答不出來:“你只要說一下后人如何闡述的便行!便是背一段文章,也算你過關!”
常洵看了看萬歷,萬歷這是怕他答不上,所以故意放水?
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提這個問題!
儒家信奉微言大義,圣人的話,可以有無數種解釋。
“格物致知”,常洵是知道的,但他并不清楚自己的解釋能不能讓萬歷滿意。
至于背書……
程頤、朱熹、王陽明的文章,資料庫中都是有的。
常洵立刻搜了一下,然后開口說道:“程子云,格,至也,言窮至物理也。致知在格物,窮其理,然后足以致之……”
這是程頤的話,也是程朱理學的核心思想:格物致知窮其理!
這是充滿了科學精神的思想,程頤朱熹卻致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科技樹直接點歪了!
“甚好!”
不等常洵繼續背誦,朱翊鈞已經迫不及待的點了點頭:“既然你熟知程子的話,也當慎行之!”
說罷,朱翊鈞又道:“陳矩,茲事體大,你與常洵一同去,在那些上疏的官員家中,都立一根旗桿……”
“這就通過了?”常洵有些意外。
萬歷的話,似乎是在給他告誡,又似乎……只是找個借口?
古人這種“微言大義”,聽啥話都要猜的做法,常洵還是有些不習慣。
他總感覺萬歷很擔心他答不上,心情似乎比他還要迫切。
這么說的話,要想贏得有評判的辯論,最高奧義應該只是——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