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坤宮雖大,卻不足以滿足一個小女孩的好奇心。
宮中規矩繁復,鄭貴妃在這方面似乎又特別講究,梁嬤嬤對朱軒媁的管束十分嚴格,常洵好說歹說,梁嬤嬤方才同意讓朱軒媁一起到宮后苑游玩。
宮后苑,便是紫禁城的御花園。
相比偌大的紫禁城,宮后苑并不大,只有一萬多平方米,還沒有拙政園大。
不過,紫禁城旁邊便是西苑,北邊是景山,都是皇家園林,地方也更為廣闊。
只是,那邊不是隨意便能去的,須得到尚儀局和司禮監報備,不然出不了宮門。
即便是宮后苑,也不是隨便就能去,若是碰到帝后或者哪位嬪妃在,就得通稟以后方才能進。
還好,今個兒還沒有哪位嬪妃在宮后苑,朱軒媁便像困在籠中的鳥兒一朝放飛,撲騰個不停。
宮后苑設計精巧,景致秀美,常洵卻沒有心思觀賞。
在朱常洵的記憶中,來過宮后苑許多次,這里的一草一木都看膩味了。
通過這幾天的經歷,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生存環境并不是很好。外廷看他們母子不順眼,而內廷……同樣錯綜復雜。
萬歷并沒有那么昏庸,始終主導著朝政與后宮,他雖寵愛鄭貴妃,但也多有防范與管束,有段時間內書堂缺人,萬歷選人時,說到一個太監的書法不錯,鄭貴妃跟著附和,結果萬歷大發雷霆,不但責罰了鄭貴妃,還將那個太監攆到南京去了。
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
常洵想要依仗鄭貴妃受寵便胡作非為,那是不可能的。
此外,萬歷也并沒有冷落王皇后,兩人不僅同居一宮,萬歷游宴出宮時,王皇后也都陪著,簡直就是伉儷情深。
至于王恭妃和皇長子朱常洛,萬歷確實不喜,個中原因,常洵覺得或許與張居正被抄家的原因差不多。
萬歷為什么要抄張居正的家?
史書上說,因為萬歷貪財,聽說張居正家里很有錢……
朱翊鈞不至于那么沒有出息。
那畢竟是張居正嘔心瀝血教出來的,若是只教出這么個東西,張居正便真是死有余辜,應該挖出來鞭尸。
萬歷十年,那會兒國庫和內庫的銀子還是很充裕的。
分析這個問題,不應該“講故事”,更應該“講政治”。
萬歷要對張居正“死后算賬”,更大的可能是為了清除張居正的影響,以便掌握朝政。
這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親政的最初幾年,朱翊鈞精力充沛,也很勤政。
而為了掌握朝政,朱翊鈞就得對張居正的勢力和影響進行清算。
身為首輔,張居正的影響遍布朝野,在內廷也有李太后的支持。
而王恭妃原本是李太后身邊的宮女。
史書記載,萬歷給李太后請安,看到王恭妃,忍不住寵幸了王恭妃,然后便有了朱常洛。
那是萬歷九年,張居正還把持著朝政,他還和李太后聯手,對朱翊鈞各種嚴格要求。
朱翊鈞膽子肥到何種程度、欲求不滿到何種程度,方才會在慈寧宮強上一個宮女?
又或者說,王恭妃到底美到何種程度,方才會讓朱翊鈞控制不住自己?
那可是在慈寧宮,李太后的寢宮!
常洵自己勾勒了一下當時的情形:萬歷六年朱翊鈞大婚,選了三個妃子,三年后,兩個妃子毫無動靜,僅有王皇后懷了身孕。這時候,李太后一邊張羅著再次選秀,一邊又將自己的宮女送給朱翊鈞寵信……
作為新時代的學霸,常洵也研究過當年大紅大紫的幾部宮斗劇,所以他本能的覺得這件事不正常,不可遏制地往“陰謀論”方向靠攏。
王皇后有了身孕,李太后忙著選秀,又將自己的宮女送給朱翊鈞寵信……似乎,是為了跟王皇后爭寵,以鞏固自己對后宮的控制權?
這個猜想未必正確,但萬歷急于擺脫張居正影響的同時,自然也希望掌控后宮,而王恭妃是李太后身邊的人,朱翊鈞自然會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