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晚上在小區里走圈鍛煉身體,一陣風吹來,風里挾帶著絲絲涼意,秋來了。
自小就不喜歡秋天,因為纏綿的秋雨總是帶著一份傷感。每年的春天和秋天都短如白駒過隙,總是不能盡興的享受這兩個季節的美景。
二
就算住在家里,就算小熊貓陪在身邊。每到黃昏時分,看到夕陽總是會涌上一懷的惆悵。我是愛極了黃昏夕陽的女子。
三
天天的媽媽,特意發微信告訴我,“天天很喜歡你。”
我聽了很開心。
從事教育行業已經四年了,見多了形形色色的學生和家長。但是,來自學生和家長的肯定仍然會讓我倍添信心,覺得自己的堅持是正確的。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能沒有一個老師能把這三點都做得周全。授業,是比較實際的東西,像化學、物理、數學學科之類。解惑則可說是用在文字學、音韻學上。而傳道不只是課堂上,也在個人的行為上。”
四
我是極愛白裙子的女子。以前從事辦公室的工作時,每到夏季,我總是一件又一件的白裙子飛揚了夏季。從事教育工作,每天與小朋友打交道后,我就日日與帆布鞋、運動褲做伴了。
小朋友們身手靈活輕快,又活潑好動,總是精力旺盛。我常常跟在他們身后狂奔,阻攔他們大鬧,或者陪他們做游戲。
五
負心其實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人是做不了自己的主的。人生在世,難免負人或是被人辜負。
我無法說清好的感情是怎樣的,但我知道壞的是怎樣的。當一樁感情讓你不安,讓你妄自菲薄,讓你開始接受你不喜歡的觀念,那就要對它保持警惕了。
六
真正愛的,不論花多少心思都是值得。比如音樂,比如繪畫,比如TA……有這樣多的魂牽夢縈,那么生活里所謂的艱難,也不過是一種調味劑。
七
每次在B站看歌曲視頻,總有彈幕糾結是不是全開麥。我想說,我們是欣賞音樂,只要悅耳動聽,只要在唱他自己的歌曲,只要給聽歌者帶來愉悅快樂,管他全開麥、半開麥、對口型呢?
八
影視劇為了抓住觀眾眼球,總是會讓劇情反轉再反轉,橫生枝節,再然后達到最高潮,結局或悲或喜。好劇讓人久久不忘,爛劇讓人中途棄劇,更多的劇集如同雞肋,棄之可惜,嚼之無味。
九
一出好劇的評判標準:一是有共鳴;二是有內涵,受到啟迪。
十
抄寫《古詩十九首》。忽然發現自己很喜歡詩中的“盈”這個字。如“馨香盈懷袖”、“盈盈一水間”,給人無限遐思,無限風情,卻又非筆墨可以描述。
十一
讀《子產政改》。子產在改革時并不鉗制言論。人民擁護的,他大力推行;人民反對的,他適當修改。這就是大方向不變,細節可以靈活更改。
子產改革之前,春秋各國實行禮治,改革之后,實行法治。法治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壞樂崩,道德缺失。
十三
隋文帝一生嚴謹,從來不草率決定問題,但在廢立問題上卻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為什么?感情因素。只要是人,大概都喜歡聽順耳之言,都喜歡看順眼兒孫。
十四
坦白說,對于古詩,最喜唐代以前的詩歌。音律優美,詞藻華麗,工巧有文采。偶爾有一些唐朝詩人的詩由于太過于注重平仄對仗的工整,失去了文采,有些為詩而詩的勉強。對于明詩,獨愛“茶陵詩派”創始人李東陽的一句詩,道盡人情世故,可見是在現實世界里翻過跟頭的人。
這句詩出自《寄彭民望》中,即:
木葉下時驚歲晚,人情閱盡見交難。
十五
時隔許多年之后,再讀《宋詞三百首》。錢惟演的《木蘭花·城上風光鶯語亂》:“鸞鏡朱顏驚暗換”。注釋說:據《太平御覽》載,罽賓王獲一鸞鳥,但三年不鳴,罽賓王用夫人之計,懸一鏡子在鸞鳥前,鳥見到影子后,“同類”相悲,哀響中宵,一會兒就死了。
現實中,有些人還不如一只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