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的草之國權貴們為了千秋萬代兒孫福,制定了一個相當奇葩的政策方針。
那就是所有開國貴族家族所擁有的議席在議會投票時都擁有一票否決權。
草之國認為這樣就可以茍富貴勿相忘,老兄弟們誰也不會丟下誰。
無力點評,不管出發點高尚也好自私也罷,如此睿智的政策草之國真的執行了。
于是僅僅一代人的時間,草之國就因為幾乎為零的行政執行力國力大減。
為什么政策執行力為零?
人人都有一票否決權,我看你不爽否決你行不行,因為你左腳先進會議廳而否決行不行,就憑你戴帽子也不行!
那個打得鄰居們哭爹喊娘的草之國倒了,威武了兩代人不到的時間就倒了。
除了風之國淡定的看著草之國這個神經病撲街,雷之國火之國以及田之國直接分食了倒下的草之國。
后來雷之國與火之國接壤后誰都不自在,一合計青青大草原也沒啥意思。
于是草之國被復國了。
隔著個復國后連鐵之國都敢對它大小聲的草之國,雷之國與火之國看對方都覺得有幾分眉清目秀了呢。
作為工具國,如果草之國安分守己,其實日子也還過得下去,在雷之國與火之國找一邊拜大哥,就更好混了。
然而草之國的傳統就是最喜歡對自以為強大的哥們兒說平獨鎮露。
于是雷之國與火之國兩家的軍隊在草之國的領地上為了土之國與風之國的盟約而開戰,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一次的戰爭,起因是水之國與土之國的傳統矛盾,然而打得最激烈的卻是土之國和雷之國。
幾年來數百萬士兵的傷亡不算,邊境線還有數百萬軍隊仍在對峙。
如果不是因為雷之國沒有參與新大陸的紛爭,趁機完成了軍備的整裝換代以及士兵的技戰術訓練,兩線作戰的壓力早就壓垮了雷之國。
但是,凡事都怕一個但是。
為了雷之國能夠將戰爭持續下去,水之國不遺余力的物資供應為雷之國提供了強大的戰爭潛力。
再加上火之國的伊凡四世對于土火聯盟的貌合神離,雷之國在東線與火之國打的根本就是友誼賽。
明著演的那種友誼賽。
為什么呢?
伊凡四世如果孤注一擲,是可以征發火之國超過一千萬青壯年“灰色牲口”發動烏拉沖擊的。
這種絕望性質的數量優勢不是雷之國半個代差的武器裝備能依靠性能抹消的。
然而呢。
雷之國東線全部軍隊加起來八十九萬,對外謊稱一百一十萬。
于是火之國就真的只派遣了二百二十萬軍隊在草之國與雷之國的西線軍隊“鏖戰”。
二比一喲,土之國的老鐵汁你們說,寡人仗義不仗義。
雷之國甚至從被“抓捕”的火之國貴族軍官口中得知了偉大的伊凡四世陛下下達了最嚴厲的軍令,絕不允許火之國的軍隊越過草之國與雷之國的邊境線半步,違令者就地槍斃。
這真只能懂的都懂不懂也沒辦法了。
那么火之國剩下的軍隊哪里去了呢?
當然是在風之國的方向。
普通的凡爾賽人總是覺得風之國不夠意思,看看咱們的盟友火之國,兩百萬軍隊血戰前線。
頂!
真正的政治家才明白,這一次的戰爭只有風之國是堅定站在土之國這邊的,但凡土之國的好盟友火之國把囤積在風之國邊境方向的軍隊后撤一百公里,大流士一世就敢把部隊開進到凡爾登去。
在這種大國爭霸勾心斗角情況下,有資格改變雷之國與火之國局勢的兩個人在草之國唯一能被成為城市的華莎見面了。
持續了五年的拉鋸戰況似乎要起變化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