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評判之人乃杜如晦,他李世民亦不會輕言而斷,這是作為一個皇帝的本能。
李世民看向杜如晦的目光又煩悶變為了認真,“克明今日進宮可有其他要事?若無要事,朕今日便皆由午膳,與克明喝兩杯。”
杜如晦點點頭。
李世民愈發認真,他就知道杜如晦午時進宮肯定不僅僅是因為一位杜如晦自認的一位少年英才。
杜如晦將鹽袋放到案幾之上,平靜中略帶興奮道:“陛下看看此鹽與尋常之鹽有何不同。”
李世民看了看鹽袋中的鹽,用小拇指沾著嘗了嘗,驚訝道:“克明的意思,此鹽乃是出自你口中那位少年英才之手?”
李世民是聰明人,聰明人一點就透。
大唐沒有這種鹽,會出現這種鹽只有兩種可能,一種便是杜如晦口中的少年英才制作,另一種便是杜如晦口中的少年英才發現了這種特殊鹽礦。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對大唐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杜如晦點點頭:“臣派人在城中鹽商中詢問過,鹽商并未見過此鹽,臣以為此鹽怕是出自獨孤二郎之手。”
“為何?”
君臣多年,杜如晦明白李世民沒頭沒腦的問話,這是在問自己為何敢如此斷言。
所以,杜如晦解釋道:“臣,曾詢問過與獨孤家相識之人,獨孤家居住涇陽縣正陽村。據臣所知,正陽村歷來貧瘠,出入不便,近來只有搬到渭水北岸的百姓,并無能人出入,而正陽村卻不巧有處百姓口中的毒鹽礦。更不巧,昨日獨孤二郎卻拿出了此鹽販賣。”
杜如晦思路越來越清晰,腦海中不由得想起了在渭水北岸安撫災民和走訪百姓時,正陽村百姓提起在村里的貧苦日子,越發堅定鹽是由獨孤武所制。
李世民還在發愣,杜如晦已行禮道:“臣想休沐兩日,望陛下恩準。”
“克明打算前往正陽村打探?”
雖是問話,李世民卻很肯定,君臣多年,杜如晦了解李世民,李世民也了解杜如晦。
杜如晦點頭道:“若是獨孤二郎真能從毒鹽中制出食鹽,于大唐便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臣不得不親自前往正陽村打探實情。”
事情原委,李世民聽得明明白白,就是他也認為獨孤武的借口沒毛病,卻不知杜如晦為何如此言之鑿鑿。
不過······李世民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