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盡管疑惑,腳下行程卻不能慢,就此轉回揚州。來的時候喝道開路,回去的時候輕車簡從,速度快了一倍都不止。
回到揚州,柳輕侯先就接到一封兩天前到的信。信是裴耀卿寫來的,看完信也就解了之前的疑惑。
自己終究還是看輕了年前送往長安那封奏章的份量。周忠弊案事涉揚州官倉以及含嘉倉,而這兩個糧倉都是天下有數的大糧倉,兼且此案中還涉及漕船“飄沒”黑幕,而漕運更是宮城與皇城敏感之事,所以那封奏章一到京即刻引發軒然大波。
甚至,那封奏章一并將揚州刺史的請罪章奏都帶火了,原本這份奏章因年節的緣故是被積壓在政事堂的。
上元節后的第一次大朝會上,至尊天子直接將本章扔到了政事堂三位首輔相公面前,直叱宰輔失職,國蠹遂生,欲使朕再為逐糧天子耶?
政事堂三位宰輔當殿請罪,卻未能得到天子撫慰,甚至就在大朝會上揭出了朝野咸知的李元紘與杜暹不和之事,生生使李元紘與杜暹由請罪變為請辭。
天子并未答應他們的請辭,不過卻在此事后拂袖而去,使得大朝會無疾而終,卻也掀起了開元十七年的第一場大風波。
大朝會后僅僅一日,彈章蜂起,有彈劾司農寺的,有彈劾太府寺的,甚至還有不少直接彈劾政事堂的,數量眾多的彈章被送往宮中后盡皆留中不發,倒是自己那份奏章被批轉政事堂,御令遍傳皇城各衙門。
皇城各衙門堂官們看到奏章中關于盤查天下糧倉并檢討當下監管制度的建言后,方才明白皇帝陛下此時的心意,或者說是關注點并不在追究責任,而是要解決問題,這件案子,這封奏章引發了皇帝跟自己一樣的疑慮。
天下糧倉到底有沒有問題,有多少問題?戶部和太府寺記載在賬簿上的那些數字到底可不可靠?
于是,風向再度大變,潮流變成了支持朝廷徹查天下糧倉的風向。不過這一回支持者們倒是少了些攻訐算計,多了幾分誠心正意。畢竟大家每月領的俸祿都是糧食,糧食問題實乃國家之根本大政,也是皇城各衙門行政的基礎。
再則,不僅是皇帝,皇城官吏們對于往洛陽逐糧也是早就苦之久矣,關中,尤其是長安的糧食安全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廟堂之上共識迅速達成。凝聚共識之后,緊隨其后的問題就是誰來主持這項大政,由是紛爭再起。有舉薦坐鎮朔方軍的宰相蕭嵩的,有舉薦宇文融的,有舉薦張說的,也有舉薦宋璟的,總之朝中當前最排的上名頭的都被人舉薦了個遍,然則,內宮之中卻遲遲沒有動靜。
這就是自己那一封奏章引發的軒然大波,亦是被政事堂急召回京的背景所在。
信的最后,裴耀卿提醒回京的路上要好生思量思量舉薦人選,此番回京必會有天子召見,如果屆時人選仍然未定,則陛見之時必定會被問到。
柳輕侯拿著信反復看了許久,也看出了裴耀卿沒說的意思,他當然希望自己舉薦宋璟,但問題是宋璟沒戲啊。
那自己該舉薦誰?
一個個名字在腦海中閃過,卻始終或者說是很難有個定論。最終柳輕侯將之暫且放到一邊去看行程的準備情況。結果萬事俱備時卻發現柳寒光不在,而且他也沒跟烏七或是車太賢留言是去了哪里。
柳輕侯真恨不得現在手上有個手機,還是帶定位功能的!看看天色,“今天先不走了,明天一早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