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人感到恐懼的是,在此期間,嬴政一直在調動軍隊,變法帶來的動蕩結束的時候,王翦已經率領五十萬大軍到了楚國境內。
秦國傾力一戰,王翦穩扎穩打。
在絕對的兵力的碾壓下,項羽之勇、范增之謀都算不得什么。
連番激戰過后,項燕兵敗身死,項羽范增帶領百余位項家精銳退入墨家機關城。
隨著項燕兵敗,楚國再無任何反抗之力,最終成為九江郡、長沙郡。
攻破楚都,俘虜昌平君之后,王翦順便平了江南之地,攻破越國,秦國在此地設立會稽郡。
蒙恬帶領大軍進攻齊國,攻占了魯地,設立了薛郡。
王翦之子王賁攻燕,一戰國滅,建立代郡和遼東郡。
又過一年,蒙恬和王賁兩面夾擊,俘虜齊王建,滅了齊國,在齊舊地建立了齊郡和瑯邪郡。
自此,六國一統,嬴政建立了華夏首個大一統王朝。
……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公元前221年,齊國滅亡,嬴政一統六國。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朕”也成了皇帝的專屬稱呼。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公元前218年,趙佗帶領大軍攻入百越,把百越之地變為秦國領土。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公元前214年,蒙恬率兵北擊匈奴,攻占高闕、陽山、北假等地,設立九原郡,遷徙百姓,開發北疆,修建長城。
……
數年時間一晃而過,在眾多人才的輔佐下,秦國的國力不僅沒有隨著戰爭而損耗,反而越來越強,領土也越來越大。
六國百姓大多已經熟悉秦制,以秦人自居。
曾經的那些反抗力量,要么投降,要么毀滅,要么居于暗處,不敢稍有露頭。
至于所謂的劇情,早就已經不存在了。
天明還在天宗修道,偶爾回來看看麗姬,沒有半分要報仇的意思。
蓋聶安心當著御前一品帶刀侍衛,老婆孩子熱炕頭,日子有說不出的快活。
衛莊在嬴政的支持下,靠著狄光磊給的海圖乘船出海,到了琉球寶島,占領島嶼,成為琉球國主。
不是他貪戀權勢,而是因為他的身上多了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就好像當初的上官鷹、乾羅、封寒、厲若海、風行烈。(注)
衛莊不需要權勢地位,但衛莊的后人需要。
當朝皇帝嬴政鐵血霸道,江湖勢力被壓縮到極限,跑江湖不僅沒前途,而且隨時都可能成為通緝犯,最終死在朝廷高手的圍攻之下。
衛莊還有一種想法,就是蓋聶、韓非、張良等人有了退隱之心,可以多一個隱居的好去處。
……
“爹爹,勝與敗是不是相反的。”
狄光磊無聊的撇了撇嘴,道:“以后少和名家的人來往,好好一大姑娘,張嘴就說亂七八糟的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