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長興侯說是外室,佟娘子抵死不認,這也是個煩難,人家畢竟不是奴籍,便是她住的那個小院兒,也正經是她自家簽字畫押從官牙手上買的。
若長興侯說不是外室,侯夫人說是,又要扯皮。
這不還得是靠旁證,才能從明面上證實了身份。
這樣左右為難的事,哎,繼續找證人吧。
到花樓問話的捕快也回來了,兩家花樓眾口一詞,認得那位佟娘子,確是住了幾年的鄰舍,長興侯來是來過,但每次都是來喝花酒的。
前幾日也確實親眼得見,那佟娘子身邊的一個嬤嬤在外頭買了菜回來,發現不對,沒敢回去,往這兩家花樓來求助了。
他們派了人過去瞧,只見一個太太領了幾個婆子,外頭還立了幾個護衛,把那一對母女鎖在屋里喂了毒,他們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更不好好公然出面,就想了法子嚇退了那一院子的人,又把那對母子救了出來,就讓她們出了城。
前頭已經是看著鄰舍幾年的情分,后頭的事,就更不敢管了,若要認人,不說破自家身份惹禍上身的情況下,幫著認認也可以。
這反正虛虛實實的,但是眾口一詞的,估計早就咬死了口風。
關鍵是,到了京兆尹萬般無奈之下,請了長興侯來說話。
長興侯不僅說根本不認識那婦人,更是好一番斥責自家夫人,那夫人看見他,竟隔著牢門和他吵了起來,罵得不堪入耳,直讓長興侯面紅耳赤,拂袖而去。
京兆尹一臉尷尬,只在心里感慨,這女人還真是,大禍臨頭還不知收斂,在牢里都敢如此囂張跋扈,真不知是膽大包了天,還是腦子壞了。
第二日,聽了韻嬤嬤說的那些,被老太妃指了差使,領著韻嬤嬤回城里聽動靜的黃嬤嬤,看完了這一場接一場的熱鬧,卻是一個手指頭都沒伸,又帶著韻嬤嬤去了萬壽觀復命。
廣南王太妃聽著黃嬤嬤把這兩件事一一復了盤,又讓她一樣樣把里面的道道說給韻嬤嬤聽了,才又耐著性子教導了韻嬤嬤:“你們姑娘可比你通透多了,比如你昨日想挨的那一下,挨了你預備怎么辦?你是正經有差使的軍將,可如今不是戰時,你不在軍中,這叫解甲歸田。”
“你腦門子發熱想救那個小娘子,你可知道,你們姑娘的阿娘,就是被那翁家人害死的?”
廣南王太妃看著韻嬤嬤一臉驚訝,才又接著道:“這不是這件事里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那個小娘子正經不值得相幫,你自家想想是不是?你要幫什么人,不得先看清楚嗎?難不成等著反咬了一口再后悔?那小娘子,你一旦沾了手,如今又是個什么境地?又會陷你們女醫館于何等境地?”
說得最后,才看著垂頭喪氣的韻嬤嬤道:“哎,也不知,老身讓你……究竟是對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