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量太小,好似一滴墨水匯入大湖之中,并沒有太多變化。
只是運轉次數多了之后,蘇素感覺到內氣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這種變化難以用言語準確描述,只是能用心領會,相當細微。
“穴位是人身與天地交換氣機之所在,因而有靈機進入,方才內氣運轉時,其實不自覺地已經同化了少許靈機。”
“只是這種變化太過緩慢,因而內氣的變化不大,非得經年累月才有明確效驗。”
認識到這一點后,蘇素認可了內氣搬運之法的可行性。
只是這方面的效率,尚未可知。
接下來,蘇素除卻打理重要事務之外,都將心思放在這吐納之法上。
他將這門吐納之術整理成幾個階段。
“感氣”、“搬運”、“胎息”。
感氣就是鍛煉出氣感,之后搬運內氣,訓練純熟,務必要做到使之順從意念而行,如指臂使。
吐納之術純熟,靜功日進,直到靜定之中,外呼吸自然停止,轉入胎息,而內氣自動,自行運轉大小周天,搬運氣機至百脈之中。
練習三月之后,內氣日益壯大,漸漸充滿經脈,性質也有了明顯變化,運行之中,好似有滾滾浪潮在身中轟然席卷。
即便是在房間之外侍奉的仆役,也能聽聞。
偶爾還有光芒,自肌膚表面透出,一室皆明。
蘇素勤加修行,終于在胎息之后,進入了新的一片天地。
這一日,蘇素照例入靜行功。
不過片刻,浪濤之聲,在靜室之內響起,漸漸聲響傳出百步之外。
有瑩瑩藍光透出,穿透墻壁、木板。
蘇素周身氣機涌動,室內家具都在震動。
內氣運轉,透出體外,生出道道蔚藍色的云霞之氣,絲絲縷縷,在頭頂現出,如同煙云。
煙云匯聚,越來越多,最終充斥一室,透出門窗,有半畝方圓。
然而他自己已經完全沉浸在功境之中,萬緣不染,根本無暇顧及到外在異象。
轟的一聲,好死板有萬千戰鼓擂響,又好似是九天之上聲聲雷震,蘇素眼前白光閃爍,隨即見到了一片蔚藍如鏡的大湖。
湖面之上,潮漲潮落,隨風而動。
下一瞬,此景頓時消失,而他回到了靜室之內。
周身云霞蒸騰,而本身已經飄在藍色煙霞氣中。
云氣蒸騰,隨心而動。
運轉之間,好似在真正的浪濤一般,嘩嘩作響。
蘇素心中一片澄澈,唯有淡淡的欣喜,自心底而生。
“此法可行,可以入道。”
“我三月面對湖水,用功不輟,新入這境,得見湖水蔚藍。”
“因由內氣感應,顯現心中內景,而成此相。”
“這一境,就叫做外景吧!”
感氣、搬運、胎息之上,又多了一層外景之境。
這是蘇素在這方天地,走出的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