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蘅看到他臉上頗為得意的神色,忍不住挑刺道:“你把職責劃分得這般細致,哪里有那么多官員給你用,還有這捕快,都是武夫,大字都不識得幾個,如何還要處理戶籍之事,那戶部該作什么?”
戶部自然是負責錢糧,這道理馮蘅自然不會不懂,柯鎮惡只看妻子的表情,便知她為何如此,自然不會跟她說理,只道:“夫人說得對,幸虧咱們七俠派的武夫也識字,這還多虧你經營有方,眼下我所寫的這些,還要請你幫我指正不足。”
馮蘅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都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吃過午飯后,二人便又在房中整理律法條文,商議權力架構。
到了伴晚,柯崇云過來問安,二人便將整理好的東西給他看。
柯崇云也覺得不錯,便將其拿到朝堂上與重大臣商議。
如今的臨時朝堂中,有來自明教的眾多武將和一些基層提拔上來的農政官員,有關中投靠的宋朝官員,還有原本金國治下的漢人官員和漢化的契丹官員,以及個別樹立為典型的女真貴族官員。
在很多事情上,柯崇云雖然可以一言而決,但也要考慮到這些大臣的意見。
事實上,如今柯崇云的統治并不穩固,山東河北等地都是紅襖軍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又已經按照明教的分田之策打擊了豪強給百姓分了田地,但河南山西關中南陽等地基本都是逼降,豪強士紳雖名義上投降,但私底下的小動作卻從不曾停過。
就算柯崇云想要按照山東河北的政策在這些地方執行,手底下也沒有那么多的人手。
畢竟明教和七俠派的底蘊還淺,不得不依靠前朝的官員。
好在柯崇云如今牢牢掌控著軍隊,也就相當于牢牢掌握著話語權。
眾大臣為了能夠在新朝占據一席之地,也都竭力發表自己的意見,證明自己的價值,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投機分子,刻意諂媚新皇帝。
接下來的幾日,柯鎮惡又陸續拿出兵役法、治安法、民法、土地法、計劃生育法等等他能夠想起的后世法律法規,一股腦交給兒子,讓他們自行討論決策。
臘月二十七,百官第三次上書,勸柯崇云登基稱帝。
三請三讓這一套乃是慣例,第一次勸進乃是剛剛打下開封城的時候,以明教和七俠派高層為主,第二次勸進乃是華山論劍前夕,以原金國投降過來的文武官員為主。
這一次則是眾人一起勸進。
其實只是一個形式而已,柯崇云這一次便順理成章的答應下來。
登基之日定在正月初八,立春日,春回大地,萬象更新。
這一日并沒有萬國來朝,但也算是熱鬧。
托年關過去不遠的福,整個開封的喜慶氣氛很濃,家家戶戶張燈結彩。
上午,柯崇云率領文武百官登天地壇,祭告天地,即皇帝位。
百官以及萬民同時跪拜,呼聲震天。
然后柯崇云做了一個出乎天下萬民意料的舉動。
他在跪拜天地之后,轉身跪拜萬民,旋即在百姓忐忑驚訝的目光中,氣運丹田,高聲道:“金國統治無道,視百姓為奴役,民不聊生,幸有義士揭竿而起,朕雖年少不才,愧受各路義軍信賴,今日登臨皇帝位,不敢忘記起義之初的誓言。”
“天下非朕之天下,乃萬民之天下。”
“自即日起,中華立國,朕與百姓共治天下,萬民百官與朕地位無分高下。朕乃百姓一員,百官亦是百姓一員。朕宣布,凡我中華之民,可見朕不拜、見百官不拜。”
“中華之民,跪天跪地跪父母師長,而不用跪朕跪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