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這支軍隊終于煥然一新。
……
練兵場中。
“——前!”
徐牧舉槊呼喝,九貉、張飛兩股騎兵奔騰,一左一右向前突殺,如同兩記凌厲蟹鉗,批亢搗虛,無比狠辣。
他的作戰風格,快、準、且兇狠凌厲,確實也適合領導騎兵。
“七。”
楊黥大喝一聲,麾下陣型變幻,如同藏于云霓間的游龍,似縮手縮尾,卻有殺機隱現,處處設陷。
他又報出下一個數字。
“九!”
陣型再變。
楊黥還是老性子,他不像徐榮那般隨心所欲,而是未雨綢繆,專門記錄了幾種擅長陣勢,直接報出數字,讓麾下部眾隨之列陣。
“——沖啊!”
張猛怒吼著,一馬當先,整屯人馬如洶涌浪潮,以江河決堤之勢向前,狂猛無匹!明明是步卒,他的麾下眾將,卻生生奔出了騎兵沖鋒的磅礴氣象。
甲士、甲騎、武卒等,也都在各自操練。
楊信冷眼旁觀,暗暗點頭。
“將乃軍之魂,這句話還真不假。”楊信自言自語道。
這些時日的操練,讓這支部隊已完全打上了楊信的標簽。
他和徐榮的風格截然不同。
徐榮喜歡事必躬親,指令精確,接近微操;而楊信則更喜歡放養,他只給出大略,由麾下將領自行發揮,這更利于麾下將領的成長。
這難說孰優孰劣。
畢竟,徐榮當初時,麾下可沒有張猛、楊黥、高順等一大票猛將。
而當上主將后,楊信開始考慮新的事情。
是不是能再招募一些良將?
……
曲軍候是秩比六百石,雖然比秩千石的縣令還低兩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芝麻綠豆小官那也是官,腰別軍候印的楊信膽氣壯了,準備著手招募計劃。
——大爭之世什么最重要?人才!
楊信廣發“英雄帖”。
他招募的方法,卻是有些特殊。
——廣告。
自招募張飛時,楊信就意識到“輿論戰”的重要性。漢朝多輕俠少年,北地更是多慷慨悲歌之士,重英雄敬豪杰,也都年輕氣盛,容易頭腦發熱。
故而,攜大勝之威,他將自家事跡吹——,咳咳,潤色一番后,編撰成冊,取名《少年楊家將》。他又雇了些說書人,在幽州、冀州等諸郡周游,四下宣揚。
楊信也是資深網文讀者,裝X打臉的套路賊溜,一本《少年楊家將》自然是一波三折,妙趣橫生。其故事流流傳街巷,文人騷客固然不屑一顧,布衣黔首卻都吃這一套,游俠少年則更是心潮澎湃,心向往之。
楊信:沒人比我更懂包裝宣傳。
而臨到最后,說書先生們都要打廣告的。
內容也大差不大。
其核心意思約莫是:
“我是楊信,是兄弟就來……”
“你的青春非常值錢……”
“油膩的師姐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