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趙岐嘴角抽搐,郁悶道,“每天來我這混吃混喝,這就叫有誠意?還有,你帶張叔威那潑皮來是什么意思?是想吃垮了我,再逼我出山?”
“呃——”楊信也有些尷尬,干脆耍起無賴:“邠卿先生,叔茂可是軍正,也要隨軍向北的……你不為朝廷考慮,難道也不為他考慮?”
他沒辦法,只能“挾侄自重”了。
趙岐嘆息一聲。
“我已年近七旬,你想讓我出塞,卻是為難我了……”他搖搖頭,思忖著道,“不過,我想到河間國有一良才,或許能為你所用。”
“河間國?”楊信精神一振,趕忙道,“邠卿先生請說,我必誠心去請。”
河間國在涿郡南邊,楊信領部曲前往代郡,也能稍微繞個道,順道跑上一趟。
“此人名張超,字子并,河間鄚人,是留候張良之后。”趙岐不偏不倚,中肯介紹道,“我聽聞,他擅長草書,且熟讀兵書,舉止間有先祖遺風,或有幾分謀略。”
他話沒說死,說明道聽途說居多。
“張超?”楊信歪了歪頭。
“子誓,莫非你聽說過這個人?”趙岐疑惑道。
“這倒沒有。”楊信搖了搖頭,心中暗道,應當只是同名同姓。
他隱約記得,曹操麾下就有張邈、張超兩兄弟。這兩兄弟,曾聯合陳宮迎呂布,給了人妻曹一次永生難忘的背刺,若非荀彧、夏侯惇力挽狂瀾,恐怕他也只能跑到袁紹那當打工人了。
楊信沒猜錯。
兩人的確是同名。
趙岐口中的張超是河間人,字子并,在將來在黃巾之亂起時,成了車騎將軍朱儁的別部司馬,但功勛不顯;而曹操麾下那個張超,則是東平人,字孟高,當過廣陵太守的。
“我給你寫一份拜帖。”趙岐想了想,道,“至于能不能成,就看你自己了……”
“如此甚好。”楊信大喜。
趙岐是海內名士,他的拜帖,自然是很有用的。
……
乞活曲一路往西,楊信、楊黥、張猛、趙戩則南下,準備先去一趟河間國鄚縣,然后再回轉,與大部匯合。
在這段時間內,則以徐牧領乞活曲了。
一路上,張猛很被嫌棄。
原因無他,其余三人都能騎馬,唯獨張猛開著十一路狂奔,嚴重拖累行軍速度。
不過,即便處處不便,楊信依舊決定帶上張猛。
這廝看似是個粗胚莽漢,但那只是他穿的保護色,張猛可是儒將張奐之子,是貨真價實的文武兼資,且詭計多端。
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情況下,一個聰明的莽漢,適當地胡攪蠻纏,可是比十個只能耍嘴皮子的書生更能破局!
而正如楊信所料,張猛的確替他破局了,不過,卻是以另一種方式,一種他意想不到的方式。
……
長途跋涉。
隨著一路遠行,張猛的優勢漸漸顯現,一身積膘深不見底,為他源源不絕地提供體力。這時候,反倒是楊信、楊黥、趙戩的坐騎體力不支,被張猛遠遠甩在身后。
沒法子,他們的戰馬都只是普通良駒。
此次出征,楊信并沒有帶上逾輝。
原因自然不必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