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初升,沙場點兵。
楊信立于點兵臺上,見臺下令旗招展,鼓角齊鳴,兩千士卒正在訓練。兩千人一同訓練,口中叱咤有聲,進退間激起滾滾沙塵,聲勢浩大,百里可聞。
他卻不住地皺眉。
眼前情景,看似軍容鼎盛,實則所訓練的,不過是識金鼓旗幟,知進退左右,以及勉強列出了個方陣。
楊信倍感頭痛。
如今,他是能親身體驗到,昔年韓信“驅市人而戰之”的艱辛了。
當然了,對楊信而言,這也是一種鍛煉,甚至都有些“拔苗助長”的味道。
不止是楊信,他麾下的張猛、徐牧等,以及帶來的百余人,都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訓練數量遠超自己能力的兵卒,雖是手忙腳亂,卻在快速成長著。
因人手緊缺,趙烈、趙詡、趙云這“三趙”,以及貔虎騎中的老卒們,也都暫時擔當什長、隊長、屯長等職,協助兩部新卒的訓練。
需要訓練的東西,實在是多得不可勝數。
連矛刺、刀劈等簡單動作,都需由下層軍官教導,推廣全軍。
這些動作看似簡單,實則也大有門道。
楊信所教導的,都是他與楊黥、高順等人精心鉆研出的,是最簡單,最省力,最便捷,也最具殺傷效果的動作。
以如此手段對敵,往往能在第一個照面就取得優勢,也更加輕松,利于持久戰。
——細節是魔鬼。
士氣固然重要,但在楊信看來,在士氣對等的情況下,堆砌一個個有利細節,則能聚沙成塔,積少成多,形成足以左右戰場形勢的巨大優勢。
不過,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楊信潛心操練,他本也以為,時間是很很充裕的。
因為戰略規劃是一早就擬定的。
朱儁一面操練兵卒,一面又派出使者,前往南海郡察看虛實,宣揚威德,震懾敵人之心。
他這一手,可謂高明。
既是收集情報,也是攻心之術。
兵法有云: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朱儁鐵血剛毅,有時甚至固執,但實則也是深通謀略的,懂得用計。
不過,計劃卻趕不上變化。
……
“府君大人,我準備這幾日就出兵。”一日,朱儁叫來了楊信,開門見山道。
“就這幾日嗎?有點操之過急了……”楊信聞言,不由皺眉,“也不瞞方伯,我麾下兵卒,恐怕還需小半個月才能基本形成戰力的。方伯大人,為何會如此著急?”
朱儁苦笑搖頭:“形勢變化波云詭譎,卻是超出了我的預料。”
“發生了什么事?”楊信一頭霧水,疑惑問道。
“原本,我觀叛軍成分復雜,人心不齊,斷然難以持久。”朱儁也不藏著掖著,娓娓道來,“梁龍是交趾人,又是烏滸蠻人,是當地豪族;孔芝是南海人,又是漢人,是儒家出身;還有群起響應者,有亂民、盜匪、豪族,成分不同,自然各懷鬼胎。”
他頓了頓,又道:“我本計劃著,先以大軍壓境,又宣揚漢家威德,則敵人內部必生變亂,則可趁機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