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號角堡[霍恩福特]是蒙塔共和國的首都,但鋼堡[索林根]才是群山之國最興旺繁榮的城市。
受益于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以及定居于此的能工巧匠,鋼堡在多年以前就是蒙塔皇領鼎鼎有名的鐵匠城鎮——不過僅是在蒙塔而已。
受困于群山,鋼堡的鐵器質量再好也運不出去。
即便能運出去,外邊的領主和自治市也不愿買蒙塔貨,他們更傾向于保護能貢獻賦稅的本地鐵制品。
直至三十年前,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伍珀運河竣工,玫瑰河與燼流江之間的水路自此打通。
為開鑿這條短短的運河,鋼堡鐵匠行會僅是募集資金就用了四十年。
等到埋下的第一壇金幣重見天日的時候,當初倡議此事的領袖早已故去,臺下懵懂的少年也已白了頭發。
之后,運河又花了十五年時間修建,前后共耗費五十五年,整整三代人的光陰。
第二件事:阿爾良公爵率兵攻入山前地,主權戰爭爆發。
戰爭就像餓得發瘋的怪獸,無時無刻不在索要更多的鋼鐵和鮮血。
山前地的鐵器產地被殘酷的拉鋸戰燒成焦土,遠離兵災的鋼堡卻得以大發橫財。
兩次主權戰爭,前后八年戰火。等到瘋王理查退兵,鋼堡已經一躍成為兩山之地最大的鐵器制造中心。
戰爭結束之后,武器生意不再好做。
但是鋼堡不僅沒有衰退,反而因為擺脫了帝國的枷鎖得以更自由地發展。
百廢待興的聯盟對于鐵制品的需求簡直無窮無盡,鋼堡鐵匠不再趕制刀劍,轉為出售條鐵。
隨著聯盟內部關稅的降低,鋼堡所產出的條鐵不再受困于群山。它們被裝上船只、順流而下,遠銷諸共和國乃至帝國、海外。
主權戰爭的十年,對于許多普通人來說是悲慘的十年,然而對于鋼堡而言卻是黃金的十年。
即使是戰爭結束之后的二十年,對于鋼堡來說也是飛速發展的二十年。
鋼堡不光是從小有名氣的鐵匠城鎮發展成享譽聯盟的鋼鐵之都,更是從玫瑰湖畔的偏僻山谷成長為今日商路匯集的交通樞紐。
所以外邦商行想在蒙塔共和國做生意的話,都會把主要精力放到鋼堡,而非首都號角堡。
大部分商行在鋼堡的負責人,實際也就是其在蒙塔共和國的總負責人——納瓦雷商行正是如此。
……
納瓦雷家族在鋼堡的代理人是一位蓄著維內塔式胡須的老先生,名叫[卡洛·艾德]。
所謂維內塔式胡須,就是沒有胡須。
艾德先生身材瘦高、不茍言笑,如果不是因為下頜和上唇光禿禿的,僅憑他的衣著和氣質,恐怕會有很多人把他誤認為是神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