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久之前的事情。
這位學宮讀書人,其實之前也不過是某個小國的讀書人而已,當初上學宮,是為了讀書,為了救國,那個地處偏僻的周國,就是他的家鄉。
也是他去學宮的原因。
但是在之前,他沒有想過要上山這件事。
他當年去少梁城參加科舉考試,為很多事情,但大概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因為想要娶到自己心儀的那個女子,所以這才想著要高中之后,光耀門楣,就能風光娶她。
可他怎么都沒有想過,在自己去少梁城的時候,自己喜歡的那個女子,卻是不得不嫁給了別人,可嫁便嫁了,被他黃近知道之后,他一樣能夠不要那所謂功名而去搶親,雖然直到最后他都沒有能成功的見到自己那心愛的女子最后一面,但對黃近來說,如此去做了,也算是可以接受了。
女子身死,再無至愛,黃近這才開始做些平日里想著以后在做的事情。
去學宮讀書是一件事,但最終的目的卻不是如此。
因此黃近上山之后,整日都在藏書閣讀書,沒有研習過什么術法,自然也說不上修士,在山上讀了差不多十年書,黃近下山了。
這件事周宣策知道,也沒有攔著,他只是看著這個已經不太算是年輕的年輕人,說了一番話。
當然,依著周宣策這樣的人物,很少有學宮弟子能夠聽到他說這么多話,能夠讓周宣策欣賞的人本來就不多,當年有三個,現在有一個。
沒人能留下黃近。
宋沛也好,還是顧緣也罷,都沒能讓黃近改變心意。
黃近挑了一個天光不錯的日子,就這樣下山了。
下山去往何處,黃近心里自有打算。
洛陽城在做些什么事,他知道,所以他很想去見見那位皇帝陛下,若是那人真的如他想的那般,是一個明君,那么他黃近,就要把自己這一身的學問都賣給那位皇帝陛下。
世俗里總有些有意思的俗話,大概就是什么學得文武藝,賣于帝王家之類的,雖然俗氣,倒也貼切。
至于那位皇帝陛下看不看得上這件事,黃近不擔心。
只是去洛陽城前,黃近要先去一個別的地方。
茱萸鎮。
這是大周疆域里的一個小鎮,知道的人,恐怕不多。
黃近記得很清楚。
當年他急匆匆趕來,但最后還是沒能見到那女子一面。
今日重游此地,背著油紙傘的黃近沒有太多感慨,這座茱萸鎮因為十年前鬧鬼的事情,已經沒了住戶,走進這座小鎮的時候,滿眼荒涼,街道上生了許多雜草,有的草甚至有一人高,那些院子更是時不時能見幾只鳥從庭院里飛出。
背著油紙傘的黃近雖然沒有能成為那所謂的山上修士,但在學宮這樣的地方待了十年有余,見識一點都不差,自然不會因為這般便生出懼意,他緩慢朝著前面走去,依著自己的記憶,自然而然的朝著某座庭院走去,不多時,便至門口。
那座庭院,大門早在多年前就被人推倒,現在大門處已經生出許多雜草,讓前行都變得有些困難,黃近默然不語,只是緩緩前行,很快便來到這座小巷深處的院子里的某個屋頂前,屋頂上的灰瓦都已經破碎不堪,看著便是一片破敗之感。
黃近站在原地,撐開油紙傘,收回視線,就隨地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