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已經被團購網站燒錢燒的受不了的各方資本得知美國的情況后,幾乎同時放棄了針對于部分表現不錯的團購網站的增資計劃,一些簽好合同按階段提供資金的,也全部停了下來。
而不少小資本方甚至要求團購網站將所剩下資金按照比例返還給投資方,還有一下比較貪心的,在投資時的合同中就對團購網站形成了約束,投資方可以隨時終止投資,強行拿走了團購網站的資金。
互聯網時代,消息傳的很快,背后資本的如此做法,自然很快被各大團購網站所得知,哪怕部分團購網站沒有受到影響,也很自然的開始收縮擴張戰略,因為他們知道,團購網站的融資渠道已經被斷了,剩下的,想存活下去,就只能靠自己了,這種情況下,再燒錢,那就是傻子。
但風波遠不只如此,團購網站如果只是斷掉擴張計劃,對傳統商家的影響也只是少了一個營銷渠道,但問題就是資金!
商家與團購網站一般都存在一個結賬周期,少則一個月,多則兩三個月,這是無數團購網站燒了上百億,花費數年時間才得來的信譽度,同時也是為了利用“結款”這個時間差,來增加自己的現金儲備以及燒錢額度。
在之前藤迅與阿里全力燒錢的過程中,不少小的團購網站就開始因為規模、決心而慢慢的退出市場,但這是有一個過程的,雖然也有一些提桶跑路之人,但總的比率并不大,處于可控制的范圍。
加上藤迅阿里拉手網窩窩團正在拼命砸錢,商家們賺的不亦樂乎,不可能因為少部分團購網站欠錢不還就否認整個團購行業。
但這一次,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大部分團購網站突然收手,又有不少公司連總部都是人去樓空,甚至連員工的工資都沒發,商渠道消息滯后的商家們都是一臉懵逼,直到類似的事情多了后,才知道自己的錢恐怕要不到了。
而類似事件多了,以現在社交軟件及新聞媒體的方便,傳播開來后,就引發了進一步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錢沒有收回的商家們,不管合作方是誰,先要回來再說,收不回來的,鬧著鬧著就準備群體上法院,而即使不欠錢的團購網站,商家們也會開始謹慎萬分,不肯再進行長期結賬的政策。
這樣的做法,使得團購網站的運營成本急劇升高,同時,因為補貼額度的下降,用戶對于團購的需求也是進一步的降低,有些商家因為資金沒有收回,開始拒絕承認以前團購網站的優惠券,這又波及到了用戶,多方面結合也導致了團購市場的瘋狂萎縮。
如果不及時糾正,那么曾經砸下百億的各大團購網站,將會在一夜之間回歸零位,因為用戶會把他們忘的一干二凈。
而在這一場風波中,背后分別擁有藤迅與阿里的窩窩團,也一樣受到嚴重沖擊,四家皆為巨頭,但因為野心最大,覆蓋的城市幾乎遍布全國各大城市,每天燒掉的資金以千萬計。
為了降低運營成本,拉手網與窩窩團一樣采用了市面上節省成本的方法——押商家結款費用。
雖說拉手網與窩窩團的資金以及背后的資源可以保證他們能夠繼續補貼,但受傷嚴重們的商家不可能再答應繼續合作,很多商家是要求先結清貨款,而這筆錢,對于經營范圍覆蓋全國的兩大巨頭來說,也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數字。
同時緊急結算也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立刻就能算清楚,而在結清之前,很多商家又不愿意再次合作,這就造成了整個團購體系的混亂,所有能夠繼續存活的團購網站,必須要再一次進行線下談判,一家一家的將這些受到影響的商家慢慢的拉回自己陣營,這會涉及到結清以前的貨款,未來合作模式的談判以及未來的結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