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三大平臺開始推出了專車服務,也就是說,任何一個自然人,只要有車,都可以加入網約車平臺。
這其實并不符合交通法的規定,但一番嘗試之后,上面也沒有什么反應,于是,各方資本開始膽大了起來,迅速的開始擴大規模。
之前,網約車平臺擴張最大的麻煩就是需要與出租車進行合作,而出租車是一種極為有限的資源,同時這種資源還被有能力的人所掌握。
而專車的出現,讓網約車平臺如脫韁的野馬,快速利用起了社會的閑散資源,這也標志著它們都有了可以快速擴張的可能性,而這個可能性,就是燒錢!
4月初,快滴第一步在江浙滬地區開始了燒錢補貼,每一單立減50%,同時支付寶還有3-5元的補貼,按照這個數字,如果路不是很遠的地方,基本上只要花兩塊錢就可以做一輛專車,跟公交的價格也差不多。
隨后,搖搖招車火速與藤迅進行溝通,然后也推出了類似的活動,而且比快滴還要狠,除了對用戶補貼,還會對司機進行補貼。
網約車三平臺,兩家發起了燒錢大戰爭奪用戶,嘀嘀也只能跟上,嘀嘀的補助由頭條總公司負責,支付這一塊則由趣信負責。
同時,頭條地圖也根據用戶的以前的日常習慣,開始向經常做公交的人進行嘀嘀的推送,今日頭條也是一樣,大規模投放嘀嘀的廣告以及招聘司機的廣告。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在燕京、上滬、深海、杭洲、金陵等一線及超二線城市,打的的成本開始變的低的驚人,連當地都公交公司,都發現自己的營收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同時,大量的人也開始注冊網約車司機,因為他們發現,不說運費抽成,就是幾大平臺以及幾大支付平臺的補貼或者紅包,一天的收入都能輕松破三百。
而作為網約車司機,是不需要向外賣員那樣風吹雨曬的,同時又不用受老板的氣,賺的錢還多,對技能的需求也就是會開車而已,實在是太簡單了。
大量的數據,快速沖擊著嘀嘀公司準備的服務器,不過好在頭條早就有了充足的準備,備用服務器無縫對接,同時,今日頭條也調來了數百名程序員,與嘀嘀的員工進行輪換上崗,以保證嘀嘀平臺不會出現技術故障。
“這場面,真是太壯觀了。”看著眼前一群人疲憊的眼神,林有德也不由得感慨道,之前無論是今日頭條還是趣信,從來都沒有這么忙過,哪怕是紅包剛剛出來的時候。
周宇杰說道:“出行市場,屬于每天的剛需,而且涉及到兩個終端的鏈接、地圖的配合、支付、資金分配,業務量非常大,再加上補貼導致了全國幾千萬人每天都使用網約車,這種運算量,可是遠超過任何曾經互聯網歷史上出現的商業模式。”
移動互聯網的歷史上,團購、外賣都屬于與日常生活掛鉤的o2o業務,但這兩者都涉及大量的線下商店,需要線下團隊的慢慢攻克,因此數據不會迅速爆發。
論用戶的需求量,網約車比外賣要強的多,不是金額,而是用戶數量,人們不一定需要點外賣,畢竟可以自己做,也可以自己出去買。
但出行這一塊,是每個人都必須的需求,而近距離出行的方式也就那么幾種,要么開車,要么打的、公交,在資金補貼的情況下,誰不愿意選擇專車?這可比打的舒服多了。
“現在從市場反饋來看,很多網民都已經習慣了網約車的存在,再燒錢的效果或許就沒那么好了,再這么燒下去,我擔心頭條也承受不了。”林有德有些擔心的說道。
數千萬人的市場,每個人每天補助十元,那一天的金額就是幾億,才短短一個月多點的時間,頭條從海外調回的4億美元,就燒的差不多了。
周宇杰笑著說道:“藤迅與阿里,估計也吃不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