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回去之后的孟海波和黃文清等人趕緊將今天這次見面的細節向領導們做一個詳細的匯報,我們回過頭來再說民航局。
被老人點了名的民航局,終于意識到了自己差點兒犯了個大錯:這次與陳耕的合作,可不是陳耕在求著自己民航局,更不意味著民航局這邊可以待價而沽、甚至是漫天要價,相反,如果自己這邊出了岔子,影響了國家整體的規劃和布局,后果之嚴重,經營不僅僅是屁股上可能會挨板子的問題了。
所以這一次,他們的動作飛快。
民航局這邊甚至直接派出了系統的三把手:常務副局長萬東,給予了他充分的授權,為的就是當雙方的談判出現比較焦灼的時候,萬東能夠當場拍板解決問題。
“陳先生,在對您的要求進行了充分考慮之后,我們這邊有個一個初步的合作草案……”
一邊說,萬東一邊小心翼翼的瞅著陳耕。
陳耕笑著點點頭,示意萬副局長繼續。
萬東這才松了一口氣,好歹也是國內民航系統的三把手,此刻他心里竟然有些緊張,下意思的伸了伸脖子,萬東這才接著說道:“我們華夏在民航領域,現在只有華夏民航這一家公司,所以對于這次的合作,我們初步的設想是這樣的:您以飛機和資金入股我們華夏民航,占10%的股份。
不過請您放心,這只是一個過渡方案,現在我們正在商討對民航業進行以航空公司與機場分設為特征的體制改革方案,屆時將會成立至少六到七家民航公司,您可以指定任何一家公司作為您的入股對象,您現在入股在華夏民航的飛機、資本金,到時候全都會劃撥到您指定的航空公司去,您覺得怎么樣?”
對于民航體制改革這件事,陳耕還真清楚,大致上,是將原民航首都、魔都、羊城、長安、蓉城、奉天等6個地區管理局的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相關業務、資產和人員分離出來,組建了6個國家骨干航空公司,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
這6個國家骨干航空公司分別是國航、東航、南航、西南航空、西北航空、北方航空,此外再加上一個隸屬于軍隊體系的、成立于1984年9月份的聯合航空公司,外加一個成立于1989年的、以通用航空業務為主、同時兼營航空運輸業務的華夏通用航空公司。
這幾家公司,構成了華夏民航未來的基本框架,至于后期成立的各省所屬的、比如山航之類的民航企業,那都是未來式了。
陳耕高興不?
他當然高興,因為他完全沒想到民航局這么下血本:在六大國航還沒成立的時候,就被內定為了其中之一的大股東啊。
想到東方航空在2014年的年營業收入就達到了897.46億,按照他們的發展勢頭和國內經濟發展的走向,到2017年,他們的年營業收入鐵定超過1000億大關,陳耕就有點流口水的趨勢……
但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
陳耕努力的提醒著自己:我知道2018年的東航,能做到上千億的營業收入,可眼前這些人知道嗎?他們不知道啊,既然不知道,那還跟他們客氣什么。
“萬副局長,”陳耕微皺著眉頭,緩緩說道:“我有幾個問題……”
“您請說。”萬東急忙道。
“第一,您說的這個體制改革,大概什么時候可以完成?第二個,我在新成立的公司當中所占的股份大概是多少?”
“三年!三年內這個體制改革一定能夠完成!”萬東立刻說道:“至于您提到的第二個問題,嗯,您覺得30%怎么樣?”
說到后面,萬東明顯的小心翼翼起來。
沒辦法,他自己的底氣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