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和王大志更是驚訝無比的看向陳耕:怎么回事?他怎么沒生氣?
可與此同時,張英和王大志心中又隱隱的有些不安,他們其實不怕陳耕在這個當口兒發火,相比于當場發貨,他們更擔心陳耕在這個會過了之后,找個由頭搞一出大的。
沒有理會王大志和張英,陳耕接著說道:“而且,誰說我們要停產Y11的?”
什么?!
陳耕這話一出口,不但是Y11項目組的同志,連張英和王大志也都驚訝的抬頭望著陳耕,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問道:”Y11不停產?”
因為誕生于特殊年代、并且當時我國的航空工業的基礎和底子很薄弱的緣故,Y11整體來說并不能算是一款成功的飛機,不止是動力系統方面存在問題,在其他諸多方面也存在著諸多不足,比如作為當時的地礦部支持、后期得到了東北農墾系統支持的項目,Y11的商載馬力小、作業的經濟性差,并且因為飛機由于不具備單發飛行能力的關顧,安全性也不佳,無法滿足適航要求。
此外為飛機配套的農業設備技術落后、系統附件不配套、故障多,種籽播撒設備沒有控制播量的裝置、播幅較窄,播撒質量難以保證,常量噴灑設備的農藥泵壓力小、霧化效果差……
可以說,Y11從飛機本身到整個配套體系都不成熟、不完善,也正因為這些原因,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中,Y11運輸機到了1989年、在生產了44架之后就正式停產(這個總產量,也從側面證明了Y11運輸機本身的不足),哈飛廠轉而全力發展Y11運輸機的改進型:Y12運輸機,而在這一時空,雖然在陳耕的幫助下將Y11的總產能提高到了62架,但在商飛集團內部以及老哈飛廠的員工心里面,其實早就形成了一個共識:有了Y12之后,Y11要停產了,而且這一點不會太晚。
可現在,陳耕的一席話,讓大家驚訝的不得了:什么意思?陳董事長竟然不打算停產Y11?
尤其是整個Y11的現有技術團隊,在聽到陳耕話里面竟然有不停產Y11的意思之后,無一不是瞪大了眼睛、激動而又忐忑的望著陳耕:如果Y11繼續生產,Y11項目團隊也就有了繼續存在的價值,不用被分配到其他的項目組里面給別人打下手了——當被別人呼來喝去的小嘍啰,哪有自己當頭頭來的舒服?
“Y11不會停產,”當著上百雙目光的面,陳耕肯定的回答道:“在我的計劃中,Y11運輸機將會與Y12運輸機實現高低搭配,Y11今后將陸續搭載活塞式動力系統,通過提升動力、降低自重、進一步降低成本等一系列手段,主打入門級的低端雙發固定翼飛機市場;
而Y12以及之后的一系列改進型號,將主打2.5噸級至3.5噸級的國際通用航空市場,兩大系列機型相輔相成,滿足從低端到中高端客戶的一系列需求……”
說到這里,陳耕直接點了徐向東的名:“徐向東同志。”
“到!”
被陳耕點了名的徐向東,一個激靈,急忙站起來應道。
“現在,Y11不會停產了,作為Y11運輸機的動力子系統負責人,集團交給你的任務就是由你出面與331廠溝通、協調,制訂出一個動力系統的升級改進方案,”陳耕對徐向東吩咐道:“這個方案的整體目標是:用五年的時間,將Y11上面的那臺活塞-6發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提升至400馬力,同時油耗下降20%、大修間隔提升至至少1500小時、成本比現在低至少30%……”
什么?!
不但要提升功率,還要降低油耗、提升質量和整體品質,另外還要降成本?!
徐向東聽的整個人都呆住了,他愣了一下,才急忙說道:“可是……董事長,331廠不是咱們商飛集團的下屬單位,咱們只能跟他們協調、商量,如果他們不理會咱們,咱們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那我不管,”陳耕打斷徐向東的話,異常強硬的道:“我只看結果,不問過程,不管你是跟331廠商量、協調也好,還是你自己尋找動力來源也好,亦或者你自己造也行,我只要這么一套合乎我要求的動力包,做到了,你升職加薪,工資等級上調兩級,進入分房的A序列,同時集團獎勵你本人2萬元獎金,且今后銷售出去的Y11運輸機,你和你的小團隊都能拿到1%的利潤分成;
做不到,不但升職加薪不用考慮,以后再有類似的研發任務的時候,集團會慎重考慮你的業務能力……”
言外之意,如果這件事你做的好,升職加薪、拿獎金拿分紅什么的自不用說,公司不會虧待你們,可如果你做不好,以后你就在眼下的位置上不求上進的呆到死好了,這么大的一個集團,也不缺養活你一個廢物的錢,但以后如果你想要上進、想要進步,那是門都沒有。
聽到陳耕這話,徐向東的臉都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