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陳耕怔了一下:“這是怎么說的?難道津門的領導想要在這里面插一腳?”
現在的商飛集團,年產福克F100飛機24架,這個產能冠絕國內,哪怕是西飛的運7客運型也達不到這么大的產能,而按照此前的規劃,二期的產能是年產F100系列(包括F120以及未來的F150)36架,這樣一來,等二期工程完工之后,商飛集團津門制造工廠的年產能將達到60架,這已經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了。
而聶光提到的事,讓陳耕沒辦法不多想:津門的領導是想要干什么?
“不像,”聶光搖搖頭,說道:“根據我之前和市里領導的接觸來看,他們只是單純的希望咱們擴大產能……稅收優惠期這不是馬上就要過去了么,咱們的產能越大,銷售額越高,他們能夠收到的稅也就越高。
另外一個,如果咱們再次擴大了規模,勢必也要招收更多的工人,到時候這些工人對津門市經濟的帶動作用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懂了!
不等聶光說完,陳耕已經大致明白了津門領導們的想法:他們沒有插手商飛集團的想法,但他們看中了商飛集團生產規模擴大之后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
不過在陳耕看來這不是什么壞事,商飛集團和地方政府相互彼此幫助,這本來就是應該的,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提出一些要求也完全不奇怪,事實上津門的領導們提出來的這個要求已經算是相當克制了。
他想了一下,對聶光說道:“這樣,你和津門的領導們說一聲,就說我可以和他們面對面的溝通一下,大家有什么訴求,都可以坐下來談一談。”
聶光沒想到自己老板竟然這么好說話,立刻點頭:“好的,回頭我就和他們說一下……boss,您也準備擴大規模?”
身為原成發廠負責生產工作的副廠長,聶光腦子一轉,很快就反應過來自家董事長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莫非老板已經想著擴大二期的產能了?
陳耕笑了笑,也沒隱瞞:“咱們決定建設的津門工廠的時候是什么年代?誰想到國內航空市場的規模已經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了?如果保持現在這個速度,十年后國內航空市場對飛機的需求量又要多大?如果未來十年,國內航空市場的發展速度比現在更快呢?”
也是!
聶光贊同的點頭,想當初,陳耕董事長決定將商飛集團津門工廠的一期年產能定在24架的時候,整個集團上下幾乎是一片反對聲,大家都覺得這個產能定的太高了:一年就能生產24架啊,5年就是120架,這么大的產能基本上就滿足國內各大航空公司的需要了,五年之后再生產的飛機賣給誰?難道工廠就等著停產嗎?
最終,還是在陳耕董事長的一力堅持下,將這個產能定了下來。
而事實也證明了陳耕董事長的高瞻遠矚:隨著國內航空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24架的年產能根本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商飛集團手中持有的訂單也越來越多,現在已經排到了三年后了,這幾年,靠著這些F100,商飛集團可是賺的盆滿缽滿,而靠著與商飛集團的合作,國內幾大航空企業也是吃的滿嘴流油。
現在想想,如果國內航空市場繼續保持眼下的這個發展規模,新增的這36架的年產能還真不一定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董事長此前可就說了,我們不能只滿足于在國內稱王稱霸,當我們修煉好了“內功”之后,可是要走上國際市場,要與國際巨頭們進行競爭的。
聶光覺得,看來董事長是準備借著進行二期建設的機會,開始試探性的走出去了。
…………………………
得知陳耕會親自過來溝通商飛集團津門工廠二期產能規劃的問題,津門市的領導們高度重視。
不能不重視啊,自打商飛集團津門工廠建成的這幾年來,津門工廠算是知道了自己下去內有一家高科技企業之后,自己能夠跟著沾多大的光:受商飛集團津門工廠的帶動作用,多家和航空領域相關的高科技公司和科研機構紛紛在津門落戶,后者成立分支機構,而這些來津門落戶的單位,再加上商飛集團津門工廠,對津門市的經濟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津門市的領導們早就盯著商飛集團津門工廠的二期工程的建設了,現在聽聞陳耕要來,津門市的領導們立刻意識到: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