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參照對象是C-17?!”
王大志是真的被西飛的野心給驚到了:他們竟然不是以更熟悉的伊爾-76作為參照系,而是瞄準了美國空軍的新一代當家主力C-17?!
“是,”王小東笑瞇瞇的把話接了過來,說道:“畢竟我們西飛已經掌握了150噸級飛機的制造技術,如果只是從150噸級上升到伊爾-76的190噸(伊爾-76MD),這其中的技術跨度其實并不大……”
王大志忍不住道:“但這樣比較保險。”
“確實比較保險,”王小東點點頭:“但這款飛機研制成功后,可能在未來的30年乃至50年里都是我們空軍的主力運輸裝備,你覺得‘比較保險’能行嗎?”
“……”
王大志不說話了,他只覺得自己的臉上一陣陣的發燒!
是了,西飛方面考慮的很周到,這款飛機在研制出成功后,可能要服役30年至50年的,那么在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到20年乃至30年后我們新研制的裝備的情況,而不是讓這款飛機成為二三十年之后裝備發展桎梏,讓裝備研制單位在研發一款新的裝備的時候,先考慮咱們的運輸機能不能運的了。
相比于西飛,自己確實是保守的有點過分了啊。
定了定神,王大志這才向孫長紅問道:“小孫,你們設想中的這款大運輸機的大致主要指標是怎么樣的?在那些地方做了取舍?”
“首先一個就是噸位,”孫長紅說道:“C-17運輸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是285噸,我們考慮的結果是,咱們的飛機最大起飛重量能達到250噸至260噸就可以;
其次是最大載重量,C-17的最大載重是77噸,考慮到99式主戰坦克已經有了55噸的自重,未來的改進型還會更重,我們初步的想法是最大載重設定在65至68噸……”
王大志聽的連連點頭。
如果最大載重是65至68噸,就意味著飛機在航程和載重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取舍,畢竟,如果使用了最大載重,那么飛機的航程就會非常感人,但如果載重方面留有一些余地,那么航程方面就可以極大的增加,又或者,在航程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機艙里可以在裝了一輛主站坦克之后再運送其他的一些物資,總之靈活性就大量許多……從孫長紅的這番話里面,確實可以聽出來,他們是下了一番苦功來研究這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