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有些不甘心的張總,忍不住向維克多·弗拉迪米洛維奇·卡帕亞問道:“卡帕亞先生,我能不能問一句,您現在在做的是什么項目?”
維克多·弗拉迪米洛維奇·卡帕亞沒有說話,而是看向了王大志。
王大志微微點頭,示意維克多·弗拉迪米洛維奇·卡帕亞可以說。
見王大志點頭了,維克多·弗拉迪米洛維奇·卡帕亞這才說道:“也沒什么,一個是我們的傾轉旋翼機項目,還有一個是我們的高原型‘塔赫’項目。”
高原型“塔赫”?
張總吃了一大驚!
早些年,為了滿足高原地區的補給和物資運輸的要求,軍方高層曾經提出了“三個5”,即直升機可以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載重500公斤起飛,同時飛行500公里,在當時,全世界能夠滿足“三個5”要求指標的也只有米國的“黑鷹”直升機,于是在八十年代中米蜜月期間,我們引進了24架“黑鷹”直升機的民用型號:S-70。
S-70曾經一度是我軍唯一一款可以在高原地區使用的直升機,一直到我軍引進了米-17直升機的高原型:米-17V5,我們才有了大量可用的高原型直升機。
但不管是S-70還是米-17V5,這都不是我們自己生產的直升機,這在和平時期問題還不大,可一旦到了戰爭時期就會很麻煩,所以一直以來,高層都在謀求能夠制造我們自己的高原型直升機,而相比于八十年代的“三個5”的目標,進入千禧年之后,這個目標也進一步得到了提升,變成了“三個6”:6000米高度、600千米航程、600千克商載。
在軍隊現役的幾款直升機當中,Z-9個頭太小,首先就被排除在外,Z-11就更不用說了,唯一具有“三個6”發展潛力的就只有昌飛的Z-8直升機,昌飛也確實是夠努力,在2002年的時候,推出了換裝了普·惠大家拿公司生產的PT6B-67A渦輪軸發動機的Z-8F,并且成功的在去年進行了高原地區的首飛。
雖然距離“三個6”還有一段距離,但昌飛內部都是信心十足,認為假以時日,昌飛終歸是能夠實現完全的“三個6”。
可沒想到啊,就在昌飛這邊優哉游哉的讓Z-8向著“三個6”進軍的時候,商飛集團居然偷偷摸摸的也搞起了高原型直升機……
一瞬間,張總就感覺到了巨大的威脅!
商飛集團自產的“塔赫”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24噸,而Z-8F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3噸,先天就“身高體壯”的“塔赫”之所以沒有發展出高原型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此前商飛集團并沒有將發動機進行高原優化,同時在航程方面,只有1噸出頭的載油量也滿足不了飛行需求。
但飛行距離其實是可以通過加掛外掛副油箱解決的,在加掛了滿足航程需求的副油箱之后,如果商飛集團再對發動機進行優化,別說實現“三個6”了,實現在6000米的高度、載重2000公斤飛行600公里也不是沒辦法實現的啊。
而一旦商飛集團的高原型“塔赫”當搞真成了,這款飛機也就再也不用頂著“塔赫”這個名字了,說不定能夠獲得正式的編號,比如Z-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