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
模擬對抗呢吧!
如果阮日春知道后方的肥豹戰機飛行員是李海,是那位曾用出色機動引誘他們兩機相撞的飛行員,他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戰術安排,而是會毫不猶豫的立即掉頭,兩機夾擊不顧一切地“干掉”李海出口氣!
相較于偵察第二混編艦隊,“干掉”李海更具吸引力。
“莊,記得拉柄,聽到我讓你彈射,你要第一時間拉動拉柄,用盡你的全力把拉柄拉起來!”李海叮囑一句。
莊小瑩膽子再大畢竟還是個年輕女孩子,嚇得花容失色,說話都有些顫抖了,“好,好!我知道!”
李海準備拋掉副油箱,此時三具副油箱已經成累贅了。就在他準備釋放掉副油箱時,突然看到雷達顯示屏上有好幾個非常明顯的雷達反射信號。
他一眼就看出來了,那不是空中目標,而是水面目標,就在前面大約十公里的位置!
他剎住了手上的動作,飛快思考起來。
這里已經是禁航區,提前一周時間就發布了航行預警,民用船舶是肯定不會闖入的,根據雷達反射信號來綜合判斷,應該是第三模擬藍軍海軍那幾條破爛導彈快艇。
李海不敢小瞧這些導彈快艇,它們雷達反射面積小、航速快、火力猛,對沒有艦載戰斗機掩護的第二混編艦隊是具有較大威脅的。甚至李海懷疑兩架蘇-30MK2是和這隊導彈快艇在打配合,由蘇-30MK2提供目標引導導彈快艇發射的反艦導彈進行攻擊。
他再一次識破了第三模擬藍軍的陰謀詭計。
選擇迅速降低高度的第二個好處出現了,及時迅速發現了正在向北高速疾馳的一隊導彈快艇,足有三條之多!
李海想到了一個冒險的辦法,一個既可以保住副油箱又能解決掉迎頭沖過來的蘇-30MK2的辦法!
這個決策過程僅僅兩秒鐘,李海打開加力,再一次下降了飛行高度,最終把飛行高度保持在距離海面10米的位置上!
幾乎是機腹貼著海面疾飛了!
當掉頭回來的蘇-30MK2打破無線電靜默同時打開機載雷達進行掃描時,李海已經完成了位置的轉換。
蘇-30MK2的機載雷達很難在二三十公里之外發現海面雜波之中貼海飛行的89234號殲轟-7A。距離拉近之后的情況下,實際上還不如目視搜索來得靠譜。
正在埋頭北進的導彈快艇分隊也不知道后方有鬼,它們的對空警戒能力本身就很薄弱,對后半球的警戒就更弱了。
李海關掉了機載雷達,此時已經不需要機載雷達了,在不熟悉機載雷達性能的情況下,李海不敢依靠雷達的地形匹配功能進行飛行,依靠飛行參數以及個人的判斷最為保險。
最關鍵的是,此時他已經能夠看到了前方三條導彈快艇桅桿上的航燈。
他要使出絕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