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緩”王學新想也沒想就否決了蘇禮國的說法。
王學新能理解蘇禮國的想法,甚至可以說這不是蘇禮國一個人的想法,研究所許多人都是這樣想的咱們華夏國自己用都不夠,還得給鷹醬每天2000個這錢咱們不賺還不行嗎
說實話賣給鷹醬的晶體管賺不到多少錢。
成本8美元卻只賣10美元,這利潤可以說是白菜價。
“團長”蘇禮國問“你這是擔心鷹醬改造航母的項目”
“算是吧”王學新說。
其實鷹醬改造航母的項目只是原因之一華夏保證出口晶體管的數量,鷹醬則保證改造航母的進度。
但即便如此,晶體管的價格就不能更高些嗎
比如賣個15美元,鷹醬不一樣也得買嗎
王學新更深層的考慮是鷹醬對晶體管的研發進度。
他是這么考慮的
將來鷹醬研發出晶體管發現其成本是10美元,而華夏那同樣質量的晶體管卻買10美元甚至更低,那么鷹醬還需要自己生產嗎直接買不就行了
但華夏這邊如果賣的晶體管是15美元,是不是就倒逼鷹醬抓緊時間研發出晶體管并大規模投入生產
王學新更希望鷹醬處于第一種狀態,購買華夏便宜的晶體管導致研發和生產的動力不足。
一旦鷹醬的研發和生產動力不足,其進一步研發集成電路的動力就會滯后。
只有這樣,鷹醬才會一步慢步步慢始終落后于華夏。
否則,以鷹醬此時的工業能力和科研能力,華夏這邊生產出什么就相當于給鷹醬科學家提了個醒,那他們生產出來還不容易嗎
比如集成電路。
它本身并不困難,不過就是將電阻、電容與二級管、三級管一起全用硅制造,然后將一個完整的電路整合在一張芯片上。
現代的芯片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將電路做得越來越小,小到幾納米,甚至最近還傳出鷹醬攻克1納米技術,這些技術能將幾十萬甚至百萬數量的元器件集成在一塊小小的芯片上。
注這里用“傳出”是因為筆者持保留意見,鷹醬最近幾年在科技方面干了許多虛報成果刺激股市的事,比如可控核聚變所謂的“凈能量增益”
集成電路的研發,最關鍵的點其實是“創意”,科學家們一時沒能打破自己的慣性思維想不到可以這樣做。
一旦想到了,即便是這行業新手基爾比在兩周內就能將其設計出來,之后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困難就測試成功。
如果鷹醬知道華夏能把多種元器件集成在一張芯片上,受此提示的鷹醬科學家難道研發不出來嗎
如果鷹醬科學家想到了集成電路,而其工業水平和科研水平又明顯高于華夏,他們在這方面難道不會超越華夏嗎
因此,王學新打算從兩方面拖延鷹醬的研發進度其實說不上拖延,你鷹醬就按正常的歷史進度搞出這些東西就行47年發明第一個晶體管,58年發明集成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