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
是不橫行鄉里,不草菅人命,不橫征暴斂,不貪贓枉法,不獨裁**。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無論是對于正在奪取政權,還是正在鞏固政權的所有政治集團而言,這是必須牢記的。
一九四八年冬,在淮海戰場上,**人和老百姓一個大缸里喝水,一個鍋臺上做飯,一張熱炕上睡覺;老百姓則傾其所有,不畏戰火,甚至不畏犧牲,心甘情愿地支持**人。而**所領導的軍隊,那些經歷著一場又一場殘酷戰斗的子弟兵,更是與這片土地上最廣大的貧苦百姓血脈相連,生死相依。山東來的支前民工回家的時候,有不少人是從徐州乘坐火車回去的。當浩浩蕩蕩的民工隊伍走進徐州城的時候,街道上擠滿了歡送他們的解放軍官兵。在中山路附近,街道中央矗立著一座“勝利門”,民工們興奮地一一從門下通過。徐州市民看見不少民工身上穿著從戰場上繳獲的國民黨軍的大衣,都說:“看這樣子,‘中央軍’真的完蛋了。”民工中絕大多數人從來沒有坐過火車——他們高興地說:“坐火車回家過年,多美!”“一九四九年的元旦,并沒有給蔣介石帶來任何歡樂。”
南京城里,“大人先生們一反往例,誰也不敢擅離職守去上海尋歡作樂,秦淮河歌聲雖熾,但官僚們斂足不前。”
陳官莊包圍圈里,每天至少需要糧食肉類等二百四十噸,彈藥和其他各類物資一百六十噸。總計四百噸的數量,每天需出動飛機一百二十架次。國民黨軍空軍的兩個空運大隊都不夠用,還要租用美國人陳納德開設的航空公司的飛機。同時,必須調動所有水陸交通工具,日夜不停地從各地向南京大校場機場運送物資。一九四九年元旦前后,通往機場的公路上車輛往來如梭,南京城上空飛機一架接著一架,國民黨軍聯合勤務部、空軍和國防部第三、第四廳聯合指揮,為空投陳官莊忙碌的人員達萬人以上,動員規模在國民黨軍的空投史上尚無前例。蔣介石要求,必須把空投的數量和杜聿明實際接收的物資數量,每天列成詳細的報表送到他的侍從室。但是,這兩個總數總是無法吻合,無論蔣介石如何訓斥,就是無法查明具體原因。
杜聿明的參謀長舒適存的報告是:“陳官莊的騎兵變成步兵,馬早已吃光了。陳官莊能燒的都燒光了,木橋和棺材也光了,大米豬肉無法煮熟,需要的是大餅和罐頭,希望投大餅時用投物傘,免得碰到地面都成了碎末。陳官莊有大小兩個投物場,投下物品時,部隊、家屬都搶,有的被物品壓死,有的在爭奪物品時相互對打,有的開冷槍射擊。”為了把空投的大米豬肉改為大餅罐頭,南京城內外,包括句容、湯山等地,凡是制作大餅和餅干的工廠和作坊被迫日夜生產。為了查清空投數量與杜聿明實際接收數量不符的真實原因,國民黨軍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陪同蔣經國親自飛到陳官莊上空查看。蔣經國從空中看下去,陳官莊簡直就像個光怪陸離的大市場,到處是各色降落傘搭起的帳篷,各色人等來來往往,壕溝外圍卻是死寂一片。飛機在一千公尺的高度試著順風空投,發現只有一半左右的物資能夠落在陳官莊預定的空投場內,其余的都落到了壕溝外圍。蔣經國讓飛行員飛低一點再投一次,飛行員說解放軍的對空射擊很厲害,損失一架飛機,不知能頂多少麻袋大餅和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