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蔣介石不安的是,各方要求他下野的呼聲越來越高。
坊間流傳,有人向美國政府吹風說,鑒于蔣介石已經失去民心,應當迫使其交出手中的權力,或許可以重開國共之間的談判。蔣介石一聽到風聲,立即派張群約見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想探聽一下美國政府的態度。司徒雷登直言不諱地告訴張群,大多數美國人認為,“蔣委員長是結束戰爭的主要障礙,應該削除他的權位,而中國人民的思想和要求是美國制定政策的主要因素”。
在這種形勢下,推波助瀾的角色登場了,這就是一直令蔣介石如鯁在喉的桂系。白崇禧通電要求國共間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建議邀請美、蘇、英三國共同斡旋中國和平。副總統李宗仁接著提出,和平的前提之一是蔣介石下野。桂系認為,蔣介石在政治上已經人心盡失,軍事上已經山窮水盡,到桂系出馬維持局面的時候了。況且,如果讓**打過長江,不但蔣介石徹底完了,桂系也必定自身難保。白崇禧暗中指使心腹聯絡桂系舊部,并準備采購武器壯大力量,還派人到香港和上海秘密試探**方面對重開和談的態度——桂系的和談只是為了拖延時間,他們希望在整備桂系軍力后,加上蔣介石殘存的力量,與**方面討價還價,以爭取桂系能夠占據半壁江山的最好結果。
但是,實現和談的首要的條件是蔣介石下臺,因為不但蔣介石不肯和談,**方面也不會與蔣介石和談。
白崇禧找來了宋希濂,話說得開門見山:
現在的形勢已經變得更壞,黃維兵團十多萬人已經被全部殲滅。這樣,共軍的力量更增大了。杜聿明所率的那三個兵團恐也不可避免地會遭到消滅。華北方面,天津已被共軍占領,在北平附近的傅作義部已成甕中之鱉,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可以說,已經沒有什么兵力可以再進行決戰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設法同**恢復和談。利用和談以爭取時間,在長江以南地區編練新軍一二百萬人。如能做到這一點,還可與共軍分庭抗禮,平分秋色。否則這個局面是很難維持下去了。但要想同**恢復和談,必須請蔣先生暫時避開一下,才有可能。現華中地區屬于黃埔軍校系統的部隊大部分掌握在你的手里。你如能和陳明仁、李默庵、霍揆彰等會商一番,然后由你領銜電蔣先生力陳不能再戰的理由,請蔣先生暫時休息一下,我想他一定會很重視你們的意見的。宋希濂十分驚訝白崇禧的無所顧忌和迫不及待。他答復白崇禧:一、從他和蔣介石二十多年的師生關系上講,這樣做“道義上恐怕說不過去”;二、他是蔣介石的部屬,這樣做“從軍紀上來說恐怕不大好”;三、陳明仁等將領是否同意這樣做,“還沒有把握”。白崇禧勸說道,道義和軍紀當然要考慮,“但目前要以顧全大局為主”,“不要過分從小節上考慮問題”。宋希濂提議,能否讓民間民意機構出來表這個態?白崇禧說:“這當然是要做的,但恐怕作用不大。”于是,宋希濂說:“這個問題關系較大,請讓我好好考慮一番再說。”
果然,蔣介石很快就看到了由湖南省府主席程潛、河南省府主席張軫以及湖南、貴州、河南、廣西、江西五省參議長領銜發布的通電:連年內戰,民生凋敝。在東北、華北、徐州大戰之余,正可憑長江天險,分兵據守,取得暫時休息整頓。現在人們厭戰,群情思治。請總統暫時下野,稍事休息,由副總統代理總統職權,維持局勢。俟大局稍有好轉,再請總統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