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徐世楊仍在耀州和高麗兩個目標之間舉棋不定的時候,泉城方面傳來消息:漠南蒙兀人的古爾汗札木合希望能與大都督府結成聯盟。
大都督徐睦河對是否與這個韃子酋首結盟也有些左右為難。
一方面,札木合手下有數萬騎兵和山陜漢軍世候的支持,實力相當強大,有這樣一個盟友,齊省實力必將更加強大。
但另一方面,札木合也是韃子,有機會糟蹋中原的時候,他也是從不手軟的。
這個韃子手上的血債不少,徐睦河不希望自己登上那個位置的時候,將來的史書把自己寫成一個跟韃子暗中勾結的混蛋。
因此他希望聽聽下屬主要官員們的意見。
到底應該把實際利益放在首位,還是把自己未來的名聲看的更重一點。
“呵呵,老爹那邊也有跟我一樣的問題啊。”
徐世楊樂了。
該說不愧是父子嗎?兩人居然在同一時間遇到的同樣的選擇難題。
不過,徐睦河的難題對徐世楊來說并不算什么。
他鋪開一張紙,開始給大都督寫信。
在信中,徐世楊明白無誤的反對與札木合結盟。
這不是信譽問題,而是徐世楊覺得,跟札木合結成同盟毫無意義。
實際上,齊省現在就在通過王啟年與札木合進行鹽馬貿易,這對雙方來說是各取所需。
再深入一點,結成同盟,意義在哪?
札木合還能給齊省帶來貿易獲得不到的好處嗎?
難道他能把蒙兀騎兵借給齊省?還是說,齊省能把自己的步兵炮兵借給札木合?
如果是戰略方面的配合,大家一起打女真人的話……,結不結盟有什么區別嗎?
兩軍本來就都在打女真人好不好?
“我反對結盟,札木合最多只能以一個附庸的身份,向大都督府進貢,并服從大都督的命令。”
“說到底,他只是一個韃子而已,無權謀求超越一個附庸的利益和地位!”
在給徐睦河的回信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后,徐世楊對自己面對的問題倒是也想清楚了。
為什么要被虛無縹緲的所謂道義束縛自己的手腳?
徐世楊是漢人,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重振大漢之天聲,在前往這個目標的道路上,什么障礙都不應該阻擋徐世楊步伐。
徐世楊完全可以在開戰前首先要求高麗臣服,若是高麗王不愿意,那么也算給了討伐他的理由。
至于這個理由能不能得到史家的認可……
“我個人在青史中的評價不算什么。”
徐世楊輕輕對自己說:
“我連至圣先師府都抄了,將來肯定還要做更過分的事,史家不可能對我有好話,也就不差高麗這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