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啥名?”
“譚三。”
“有沒有大名?”
“沒。”
坐在桌子后面記錄的年輕參謀皺皺眉頭,這已經是他今天見到的第十五個某一二三四了,這種名字分辨率太低,參謀覺得自己今天的統計結果作用可能會比預計中小很多。
“俺家住大金井村,到這走了快十天。”
回答的倒是很清晰,不過這大金井村在哪?
算了算了,無關緊要,反正今天只是做一個初步統計甄別而已,只要確定眼前這個老實巴交的家伙是個漢人就成了。
參謀在一塊木牌上工工整整的寫下:
大金井村,譚三,民族漢。
然后又在木牌背后寫上:
隆道六年與五里驛發放,見著放行。
這其實是齊軍發放的通行路牌,省的他們回家的時候再被其他進攻部隊當敵軍攔下。
“拿著,去大門那邊領五斤糧食。”參謀把木牌遞給譚三,然后繼續喊道:“下一個!”
“真給糧食啊!”
譚三抱著足足有五斤重的炒面口袋,有點不敢相信事情的真實性。
他這輩子見過很多兵,小的時候見過大周的官軍打門前路過,后來上山躲過蒙兀騎兵,如果曹老爺莊子上那些喜好舞刀弄槍的家丁和山上土匪也算兵的話,那他就已經見過六支屬于不同勢力的軍隊了。
眼前這支齊軍“強盜”還是第一個不僅不搶婆娘糧食,還發吃食的軍隊。
譚三悄悄用手指搓了搓裝炒面的布口袋,這么大一塊布,不論是做包袱皮還是縫補衣裳,都算得上一塊好料。
僅僅這塊布,對譚三這樣的窮苦佃戶來說就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
“先別急著走!”
一個齊軍憲兵站在高處拿大喇叭對剛從戰俘營里出來的人大喊:
“湊二十個同路的一起走!別讓狼叼了去!”
這話說的在理,太行山脈山連山,野狼野豬成群結隊,還不時能見到豹子老虎,若是獨自上路,很難說能不能走出一座接一座的山坳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