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葉茂在京城與來訪的沙特駐華大使展開磋商,推動兩國簽署《清潔能源技術轉移備忘錄》,承諾幫助沙特建立本土新能源研發中心。
當葉風在沙特沙漠中見證第一座由戰士集團承建的百萬千瓦級光伏電站破土動工時,葉茂在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
他沒有直接反駁反補貼指控,而是展示了一組令人震撼的數據。
華夏新能源企業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已超過歐盟所有同類企業的總和。
戰士集團的儲能設備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每提升1%,當地家庭的電費支出就降低0.3%。
這場演講通過全球直播引發熱議,輿論壓力迫使歐盟不得不重新評估貿易制裁的可行性。
在南美洲,葉家兄弟上演了一出“雙簧”大戲。
葉茂以“南南合作新能源聯盟”輪值主席身份,推動巴西、智利等國簽署《亞馬遜清潔能源走廊協議》。
葉風則帶領戰士集團,以“技術換資源”的模式,在亞馬遜雨林邊緣建設全球最大的生物質能發電廠。
為了消除當地原住民對生態破壞的擔憂,葉風專門聘請人類學家團隊,設計出“零砍伐能源開發方案”,將項目收益的15%用于雨林保護基金。
這個創新模式不僅獲得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表彰,更讓美資企業精心策劃的“環保抗議”計劃徹底落空。
隨著全球新能源版圖的擴張,葉家兄弟開始將目光投向更前沿的領域。
在葉風的主導下,戰士集團收購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可控核聚變實驗室,試圖攻克“人造太陽”商業化的最后壁壘。
葉茂則推動成立“全球新能源標準委員會”,將華夏在智能電網、電動汽車快充等領域的技術規范,逐步轉化為國際標準。
在非洲之角的吉布提,由葉家兄弟聯合推動的“亞非能源大橋”項目正式啟動。
這座橫跨紅海的海底電纜,將把東非的風電資源與阿拉伯半島的光伏能源連接起來,形成全球首個跨國清潔能源交易樞紐。
當第一束電流跨越海洋時,國際能源署總干事感慨道:“這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一種全新的全球能源治理模式的誕生。”
站在吉布提港的碼頭上,看著遠處正在建設的海上風電群,葉風與葉茂相視一笑。
曾經那些因身份差異帶來的摩擦與磨合,早已化作并肩作戰的默契。
他們相信,只需用十年時間,不僅將戰士集團打造成新能源領域的超級航母,更讓“華夏智造”成為全球清潔能源革命的代名詞。
而這,僅僅是他們改寫世界能源格局的序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