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薩的海風裹挾著咸澀氣息掠過新建的索國海軍基地,楊三站在旗艦甲板上,望著港口內忙碌裝卸物資的貨輪,眉頭卻依舊緊鎖。
吞并尼國雖已塵埃落定,但接踵而至的難題讓他意識到,占領一塊土地遠比攻下它艱難百倍。
非盟的貿易制裁如同套在脖頸上的枷鎖,西方媒體的惡意炒作更是將索國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而尼國境內此起彼伏的反抗聲浪,更像是埋在地下的火藥桶,隨時可能被點燃。
此時,遠在加州農場的楊革勇和葉雨澤密切關注著尼國局勢。
兩人坐在農場的木屋里,面前的電腦屏幕上不斷刷新著尼國的相關新聞和情報。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楊革勇猛吸一口莫合煙,煙霧在屋內繚繞。
葉雨澤點頭:“經濟制裁和輿論壓力短期內難以消除,當務之急是解決尼國百姓的溫飽問題,讓他們看到跟著索國能過上好日子,才能從根本上穩定局勢。”
楊革勇緩緩點頭,眼神中透著深思熟慮:
“我同意。尼國土地廣袤,但農業技術落后,百姓連基本的糧食供應都難以保障。”
“我們農場的先進種植和養殖技術,或許能成為破局的關鍵。不如我們親自去一趟尼國,實地考察,看看如何將這些技術落地。”
楊革勇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你我都不年輕了,尼國局勢又不穩定,此行怕是風險不小。”
“風險再大也得去,”葉雨澤拍了拍楊革勇的肩膀。
“孩子們在前線拼命打下這片土地,我們做長輩的,不能在后方干著急。況且,憑咱倆的經驗和手段,還能應付得來。”
就這樣,楊革勇和葉雨澤踏上了前往尼國的征程。
他們帶著農場的技術團隊和一批先進的農業設備,抵達尼國后,沒有選擇住進戒備森嚴的政府大樓,而是直接深入到尼國農村地區。
眼前的景象讓他們觸目驚心:大片的土地荒蕪,百姓面黃肌瘦,簡陋的茅草屋在風中搖搖欲墜。
兩人決定先從最基礎的糧食種植入手。
他們選中了一片靠近河流、土壤相對肥沃的區域,作為試點種植基地。
楊革勇憑借多年的農業經驗,親自指導當地農民翻整土地。
他發現尼國傳統的耕作方式十分粗放,便耐心地向農民們講解深耕細作的好處,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土壤特性進行改良。
葉雨澤則帶領技術團隊,將從加州農場帶來的優良種子分發給農民。
這些種子經過改良,具有高產、耐旱、抗病等特性。
“大家看,”葉雨澤舉起一把種子,向圍在身邊的農民們介紹道,“這種小麥種子,只要按照我們教的方法種植,產量至少能比你們以前的種子提高三倍。”
農民們聽后,眼中露出懷疑和期待交織的神色。
在灌溉方面,技術團隊發現尼國水資源分配不均,許多農田因缺乏灌溉而干旱。
于是,他們著手建設現代化的滴灌系統。工人們在田間鋪設管道,安裝滴頭,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
這不僅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還能避免因大水漫灌導致的土壤鹽堿化問題。
與此同時,養殖技術的推廣也在同步進行。
在另一個村莊,技術人員建起了現代化的養殖場。他們引進了優質的牛羊品種,并向當地牧民傳授科學的養殖方法。
“以前你們喂牛羊,就是隨便扔些草料,”技術人員指著養殖場里的自動喂食設備說道。
“現在我們采用科學的飼料配方,根據牛羊不同的生長階段,搭配不同的營養成分,這樣它們長得更快更壯,產肉量和產奶量也會大幅提高。”
然而,推廣新技術并非一帆風順。
一些當地部落首領對索國的介入心存疑慮,擔心這會影響他們的傳統利益和地位。他們煽動村民抵制新技術,拒絕配合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