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著勘探車在戈壁灘上跑了一整天,回來時滿臉是灰,卻笑得合不攏嘴:
“太牛了!剛才陷進沙坑,按一下按鈕就自動脫困了,比我當年在撒哈拉用鐵鍬挖沙子強多了。”
歐陽家的老大也來了,帶來了西北五省生態農業示范園的采購清單:
“我們要訂五十輛移動充電車,三十輛牧民專用車,還有二十輛帶液壓吊臂的工程車,用來搭建光伏板支架。”
李林東拿著清單笑得眼睛都瞇起來了:
“這才只是開始,昨天xz那邊的軍區也打電話來,說要定制一批高原巡邏車。”
葉雨澤卻沒那么樂觀:“別高興太早,特型車的售后服務才是關鍵。這些車跑的地方都偏僻,壞了沒地方修可不行。”
他早就想好了對策,“我們在軍墾城建個培訓基地,免費教牧民和邊防戰士修車,再在每個縣城設個備件倉庫,保證小問題就地能解決。”
伊萬補充道:“我們還開發了遠程診斷系統,車出了故障,后臺能實時看到數據,技術員可以通過視頻指導維修,實在解決不了的,我們派直升機送技師過去。”
那年秋天,當軍墾城的棉花豐收時,戰士集團的特型車已經跑遍了西北的戈壁、草原和高原。
有牧民拍了視頻發到網上,一輛藍白相間的牧民車停在草原上,車斗里的冷藏箱打開著,里面的牛羊肉還冒著白氣,旁邊一群人圍著車歡呼。
視頻配的文字是:“從草原到縣城,再也不用擔心肉壞了,謝謝戰士汽車!”
部委的領導看到視頻后,特意給葉雨澤打了電話:
“你們這事兒辦得好!不光解決了實際問題,還拉近了和老百姓的距離。下一步考慮往西南山區拓展嗎?那邊的路況更復雜。”
葉雨澤笑著答應下來,掛了電話,看見伊萬拿著新的設計圖走過來:
“葉總,我們想試試氫燃料和燃油混合動力,既能保證續航,又能減少污染,適合在生態保護區用。”
窗外,葉萬成老爺子正帶著幾個老農參觀剛下線的工程車,夕陽照在他們身上,像一幅溫暖的畫。
葉雨澤突然明白,戰士集團的轉型,不只是汽車從燃油到特型的改變,更是從“賣產品”到“解決問題”的轉變。
就像歐陽老爺子說的,真正的長遠,不是算計著能多賺多少,而是看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能因為這些改變,多收獲多少幸福。
冬天下雪時,葉雨澤收到了一封來自北疆小學的信,信封上畫著一輛卡通版的戰士車,里面是孩子們用歪歪扭扭的字寫的:
“謝謝叔叔們的車,現在老師能每周開車來給我們上課了,不用再騎馬走三天了。”
葉雨澤把信貼在汽車集團辦公室的墻上,旁邊是戰士集團最新的規劃圖,上面標著密密麻麻的紅點,那是未來要覆蓋的地區。
他知道,這條路還很長,但只要看著這些紅點慢慢連成線,再連成面,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就像窗外的雪,雖然冰冷,卻總能孕育出春天的希望。
本來這次回來,是想幫幫葉茂,結果卻稀里糊涂的參加到車輛改型當中來了。
不過也不算不務正業,這些特性車對于葉茂的幫助也同樣巨大。</p>